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许世友当众大声训斥张春桥:你有什么了不起(2)

毛泽东的“将相和”唱得很吃力,也可谓用心良苦,他深知许、张都是忠于自己的。毛泽东让张春桥当总政治部主任,他还想让许世友做总参谋长,一文一武,如能团结合作,对巩固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会有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许、张是理想的搭档。但这只是毛泽东的一厢情愿,许世友不愿进京,并说“要我当总长,我宁肯跳长江”。
     后来,毛泽东为什么不再唱“将相和”?张春桥也不再“委曲求全”地演这出戏?如果把《毛泽东传》和《近看许世友》放在一起相比较地阅读,可以从中发现这还是和庐山会议有关。《近看许世友》记载:清查林彪时,从林彪的住处发现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三位司令写的信。1972年12月25日,许司令奉召进京,中央、中央文革派代表和他谈话,提出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重要。第一,信上写的“犯错误的人”指的是谁?第二,为什么信落到林彪手里?第三,为什么三大军区司令写的内容相同?这时王洪文受毛泽东的委托找许世友谈话,结果谈崩了。后来经过了解和李文卿的说明,毛泽东说“过去的事算了”。据纪登奎事后回忆说:毛泽东说算了,不要再追究了,许世友是个粗人,你们不要指望他像你们那样细致,林彪已死,不要打击面过宽。
     毛泽东虽然这样说,但他心中的结是否就此解开了呢?毛泽东深层次的思考常常是不说出来的,人们也常常是事后从他当时所读的书或旁敲侧击的谈话进行分析,才知道一些真相。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只能这样。从当年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王守稼等为毛泽东注释古文大字本可以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1973年8月(即中共十大召开之前),写作组接到了任务,要他们整理《史记》中的《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黥布列传》、《灌婴列传》、《陆贾列传》,不加注释,订成一册上送。另外还注释了《晋书》中的《刘元海载记》。除《黥布列传》,其他几篇传记每篇都有特定的主题,四位传主都是刘邦的功臣宿将,而且也是帮助刘邦处理身后事的关键人物。毛泽东读这些传记是否要看看刘邦临终遭遇过哪些危机,又是如何处理问题的?这是1973年7月间的事,离毛泽东1976年去世还有三年多的时间。今天读这些传记,对我们了解毛泽东生命结束之前三年的心态变化历程及当时他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或许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里,我们先把几位传主略作介绍,先说黥布。黥布姓英,亦称英布,出身布衣,因犯法被黥,送郦山服役后逃到南方,结伙树帜,自号当阳君。开始投奔项梁,项梁死,归项籍,楚汉相争时,他首尾两顾,为项羽所败,他又投奔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他收拾残部,配合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得悉黥布谋反,要太子率兵征讨,张良建议:太子所率诸将,都是跟着你定天下的骁将,怎么能听从他的指挥呢!吕后也哭谏,太子不行,要刘邦亲自出征。刘邦既老又病,只得勉为其难。于是亲自挂帅,把黥布打败了。但他在这次征讨时中箭,大病一场,次年就去世了。
     其他四位都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曾任魏王魏咎的太仆,项羽的都尉,后因受谗他去,最后投奔刘邦。周勃是吹鼓手,与刘邦是同乡,木疆敦厚,不好文学,刘邦以为可属大事。灌婴是刘邦麾下一员勇将,决定汉初成败命运的大战,灌婴都起着重要作用。陆贾本是楚人,口才很好,名为“有口辩士”,常常在刘邦面前说《诗》、《书》,惹得刘邦很不高兴,骂他说:我的天下乃马上得之,安用《诗》、《书》!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由不高兴转为惭愧。他要陆贾为他著述秦灭亡的原因。毛泽东在党的“十大”前读这些传记,是否可以理解为他是作心理上的准备,因为他在“十大”和八大军区调动时要会见老帅和老干部,并要起用他们。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老帅升帐,小兵回营,打扫庙堂,请回真神。是不是毛泽东的话,当时不知道,总之很有来头,和毛泽东的当时意志相吻合。
     许世友和张春桥的矛盾爆发公开化,是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据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所记,“十大”主席团名单本来是毛泽东定的,设主席和四位副主席,主席当然是毛泽东,副主席即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和叶剑英。在议论人选时,许世友提出:“我看只要一个副主席就够了。”他所讲的“只要一个副主席”,是指周恩来。后来,他又认为只三个老同志就够了。这表明许世友对已身居要职的王洪文不满,这也代表了参加会议的老干部的看法。周恩来在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传达毛泽东“不要轻视儿童团”的讲话。尽管这样,许世友还不断插话,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时任主席团秘书长的张春桥指责许世友,说:“你反对主席意见。”许世友当众大声训斥张春桥:“你有什么了不起!”毛泽东的“将相和”无法再唱下去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