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韩建交谈判:韩国迎接中方代表有如特工接头(3)

汉城会谈

第三轮会谈定在汉城举行。再过半个月,该我们去汉城了。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原先估计不足,没想到谈判进展会如此之快。但是现在要同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一个障碍未消除,即不知朝鲜会持何态度。朝鲜方面对中国同韩国发展关系一向十分关注。就在此前不久,杨尚昆主席访问朝鲜时,曾向金日成主席特别谈到中方正在考虑同韩国建交。金主席听后表示,朝鲜半岛正处于微妙时期,请中方多作考虑。但是,中韩建交谈判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现在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不能再拖了。这个弯子怎么转,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确实很费思量。

现在谈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机不可失啊!我们到达汉城后,该采取何种方针?如果双方没有分歧了,该不该达成协议?这些都成了问题。谈判顺利,竟也成了我们的难题,两国谈建交,还要受第三方制约,这也是朝鲜半岛事务的特点吧。好在我们启程之前,还是拿到了“尚方宝剑”。领导上最后交代我们说:如果一切顺利,先同对方达成协议。别的问题回来再说。

我们准备好了有关建交的文本草案,包括建交公报和备忘录,启程去汉城。那时,北京和汉城没有直达航线,需要绕道香港或东京。6月19日一早,我们赶往机场,乘上飞往香港的班机,在启德机场等了五个多小时,然后换乘其他航班,晚上七点半才抵达汉城。现在只需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那时却要用近十二个小时。

到了汉城金浦机场,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下了飞机,发现韩方代表没人来接。正疑惑间,过来一个年轻人,问过我们是北京来的,悄声说跟他走。他替我们办了手续,带我们走过一条不宽的通道,从机场一个旁门出来。这时才看见,权丙铉及其他韩方代表突然从停在门外的几辆汽车里一个个冒了出来,其中还包括我们驻汉城贸易代表处的副代表裴家义同志,他将加入我们的队伍,参加第三轮谈判。主人简单表示欢迎之后,立即拉我们上车走人。在车上,权丙铉告诉我,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开记者。汉城记者厉害,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们发现,保密就成问题了。

我是第一次到汉城。金浦国际机场位于汉城西部的汉江南岸,我们沿江东行,经主人介绍,可以看到汝矣岛上的国会大厦、临江而建的汉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走了一段路程后上桥过江,到了汉城东部的华克山庄饭店,我们被安排在院落深处尽头的一座别墅里。和在我们的钓鱼台一样,吃住、会谈,都在这里。别墅坐落在山坡的高处,一条小马路通向山庄大门,平时少有人光顾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有利于保密。脚下不远处,就是波光如练的汉江。江水蜿蜒向西流入黄海,沿江上下,山峦起伏,一片葱绿,动静景物,尽收眼底。隔江眺望,就是汉城的江东区,街道民居,隐约可见。比起我们的钓鱼台来,别有一番韵味。

第三轮会谈于6月20日、21日进行,这次主要是谈建交文本的稿子,要把双方前两次谈定的东西,逐项落实到文字上。但在谈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反复,韩方仍想在台湾问题上极力争取中方作出让步。为此,韩方在先前已经同意不提的一些敏感问题上再次提出要求,中方无法接受,会谈一度谈得很僵。但到最后还是服从大局,双方就建立外交关系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韩国同台湾“断交”、废约、撤馆、移交馆舍以及与台湾停止官方往来等问题,都取得了一致。建交公报和备忘录的草案文本,也达成了协议。主人还安排韩方的首席代表同我们见了面。我们的汉城之行,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通过几次谈判,双方人员比较熟悉了。权丙铉过去担任过韩国外务部亚洲局局长,也当过驻外大使。在任亚洲局局长期间,处理过几起例如我军舰艇误入韩国水域等与中国有关的突发事件,对中国情况比较关注。他熟悉业务,了解情况,为人谦和、友善,汉语底子较好,也能说几句汉语,是个容易打交道的人。韩方代表团也许是由于来自不同部门,谈判桌上,有时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权丙铉发言时,尽管是手里拿着稿子或是提纲讲的,还是不时有人插话、递条子,有的干脆到他耳边提醒,告诉他不能这样讲,或是应当那样讲。弄得权丙铉觉得尴尬,自我解嘲地开玩笑说,你看你多好,你说话时,旁边没有人指手画脚。我们这边,你都看到了,我还得听他们的。通过这次建交谈判,我和他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他于1998年5月来华担任大使两年多,遂了他的心愿。回去后,仍在外务部任职。这是后话。

第三轮谈判结束后,最后有半天空余时间,主人提出安排我们出去走走。我们的黄皮肤面孔,衣着普通,在汉城人流中与平常人无异,没有人会认出我们是谁。于是,我们几个人乘上一辆面包车,向市区驶去。汉城是一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给我们的印象是市容整洁,交通发达,生机盎然。街上车流如潮,秩序井然,仔细看去,几乎全是韩国品牌的国产车,进口车凤毛麟角。大道上看不到自行车,行人不多,但个个衣着得体,步履匆匆,显得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先去了汉城的游客观光街“梨泰院”,街道不宽,店铺林立,游人如鲫,市面繁荣。各家货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问了一下价钱,觉得与北京无法相比,一个西瓜的价钱,估算一下,在北京至少可买六七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汉城人的收入水平,比我们要高出许多。然后,我们驱车来到靠近市中心的南山公园,登上矗立在南山上的汉城塔,在塔顶的大厅里俯瞰全城,汉城风光一览无余。最有意思的是,从塔上朝北瞭望,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的“大使馆”。

这个主楼六层的“大使馆”,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带明洞,占地近万平米,是清代中国商人购置民房兴建的“清商会馆”,后来成了“清国公馆”、“领事馆”等。日本统治时期,先是国民党政府、后是汪精卫汉奸政权的“领事馆”,据说也曾设在这里。二战后,韩国建立政权,并同台湾“建交”,这里又成了台湾的驻韩“大使馆”。

目睹眼前这个建筑物,再抬头北望,我不禁心绪飞扬,浮想联翩。往北极目远眺,蒙蒙深处当是1953年朝鲜停战时定下的那条军事分界线了。军事分界线与北纬38度线交错并存。38度线原是美、苏两家于1945年把朝鲜拦腰斩断的分水岭,经过一场战争,又换成了这条军事分界线。这条线横贯半岛东西,长年大军对峙,壁垒森严。因为这条线的存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鲜半岛仍然南北隔绝,人民群众依旧骨肉分离,仿佛没有尽头。历史何其严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莫此为甚啊。试想,如果二战结束时不是美、苏分别占领南北,本来是一个整体的朝鲜怎么会分裂成两半?现如今,朝鲜和韩国,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主权国家,都是联合国成员国。南北两方都主张要实现和平统一,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上广泛支持。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拥有四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已成为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不能继续无视这个现实,与这个就在我们身旁的邻居老死不相往来了。历史如昨日,人们无法改变它,但未来可以筹划。现在好了,中韩两国隔绝、甚至对立了四十多年之后,终于走到一起,很快要建交了。这个被当地华侨称之为“祖产”的建筑物,国民党曾经想把它卖掉,在当地华侨的强烈反对下未能得逞。韩国政府要履行承诺,也将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会交给我们。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馆,上面飘扬的将是我们的五星红旗。想到这些,一种胜利的喜悦充满心头,心情十分愉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