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点点头,说:“咱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我们这里将由柯西金接替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米高扬也是政治上原则性不够强,拿掉谁他都难过……但他是个好人。”赫鲁晓夫舔一下嘴唇,又情不自禁地补充说:“不过大家还是希望由我来管全局。”
毛泽东已经搬下第四个指头:“朱德同志年龄大了。他德高望重,”毛泽东略一停顿,加重语气,“威望很高。但你不能指望他主持工作办大事了,年龄不饶人。总之,这些人不管谁到这里来,希望你们都把他们像我一样来对待,都看做是你们的朋友。” “那好,我们一定会这样做。”赫鲁晓夫晃动一下右手食指:“实际上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 毛泽东这些评论语言,言简意赅应该说是深刻而又实事求是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坦率地讲:“我不是帅才。” 在一次涉及人事分工的会议上,毛泽东望着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来怎么样?” 周恩来摆手:“不行不行,主席,你是了解我的,我不是帅才。我理理家可以,做不了帅……” 董必武点头,慢条斯理地说:“总理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好的大管家。” 我们如何理解领袖群中这样一致的看法?或许薄一波的回忆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因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作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所以全会期间,周恩来曾与中财委的薄一波聊天,谈论稳定物价等问题。
话一聊开,内容渐渐广泛。周恩来想到什么事,带着思考的神情问:“一波同志,你在晋冀鲁豫同伯承、小平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 薄一波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 周恩来笑着摇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问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怎么看?” 薄一波恢谐、幽默,聪明地反问道:“总理,您是老领导了,又跟他们相识甚早,您看呢?” “好啊,”周恩来爽朗笑道:“你又把问题原样奉还了。” 薄一波也笑:“不是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吗?我这叫解问题还需提问人嘛。”
周恩来敛去笑容,思考着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
薄一波连连点头:“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周恩来仍然是一副凝重的思考神色:“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不待薄一波回答出他的所选,周恩来已经沉思着继续讲下去:“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是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