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吉星文:打响全民抗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效族叔吉鸿昌投奔军旅
    吉星文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字绍武,乳名黑星,在家中排行第三。
     说到吉星文,首先还得从他本家族叔吉鸿昌谈起。1913年吉鸿昌投军入冯玉祥部队,之后逐步升任为冯军的著名将领。吉鸿昌升迁后不忘家乡,先后出钱为地方修水利、办学校,深得地方人民爱戴。1922年,吉鸿昌回老家扶沟县吕潭镇探亲,地方欢迎场面十分隆重。少年吉星文看到叔叔的荣耀和光彩,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从此立志学习叔叔为国效命。就在那一年冬天,吉星文在吉鸿昌的引荐下,在灵宝县文地镇投到冯玉祥部宋哲元旅当了一名骑兵。由于他自小练武,身材伟硕,再加上勤奋好学,很快就得到长官的偏爱与提拔。1926年,吉星文被提任为连长。
     吉星文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穿草鞋,吃干粮,常常靠一块大头菜、几个冷馒头充饥,就是连续跋涉上千里,他也从不觉得辛苦。他的士兵,每人背一把鬼头刀,惯于肉搏和夜战。一次,部队在甘、宁道上行军,一个星期没有东西吃,士兵们连累带饿病倒了一半。吉星文却忘了累饿,亲自照顾他们,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偶尔兄弟们寻到些野生食物,他总是先煮给患病的士兵吃,然后再分给大家享用,自己却吃得很少。士兵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由于他的照顾,吉星文所在连的士兵,除了病死两个外,其余的都到达了目的地。
     1932年3月,已经升为营长的吉星文率部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对日作战。这次作战是中国军队自九一八后以弱势装备击败强劲敌人的第一次,战果丰硕,震惊中外。喜峰口作战的指挥官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九旅旅长赵登禹,打硬仗的是第二一七团团长王长海。3月11日夜,吉星文营奉命绕袭敌后,配合第二一七团作战。吉星文部绕过日军右翼,在凌晨4时先后攻占了王冢、瓦房等村,将正在村中宿营的日军全部歼灭,并缴获小口径炮多门、机枪十多挺,取得了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
     喜峰口战斗之后,政府奖励有功人员:赵登禹升任第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升任第一○九旅旅长,吉星文升任第二一七团团长。当时,吉星文不过24岁。此次立大功使年轻剽悍、英勇善战的吉星文获得了“抗日英雄”的荣誉,他的名字开始经常出现在平津的各大报纸上。1934年元旦,第二十九军在北平阅兵,吉星文被推举为阅兵总指挥,因他军容严整、声音宏亮、指挥有方,博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赞誉。
     1936年5月,吉星文被调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主要是学习研究以日军为假想敌的山地战、平原战攻守战术。吉星文学习刻苦认真,弄不懂的问题就虚心求教师长。他文化水平较低,上课时有些字不认识,心里很急,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特指示两位教官为他“开小灶”补习国文。在南京学习期间,蒋介石曾两次在黄埔路官邸接见吉星文,并给予奖励,以示器重。在南京的一年里,吉星文曾应邀去孝陵卫中国童子军集训营、中央大学、中央教导总队等十余个单位作报告,介绍自己在长城抗战中杀敌取胜的经过,颇受大家的欢迎。在南京期间,吉星文曾陪同妻子沈嘉斌去妇幼养济院,看望了父母死于日寇铁蹄下的战争孤儿,并为他们捐款。
     1937年5月,吉星文学业期满,临离开南京前夕,市民代表10人偕同河南在宁同乡会人士于龙门酒家设宴为他饯行,鼓励他多杀日寇,为家乡和国人争光。吉星文十分感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