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走进来,萧将军没有站起。确定条款时,背景是一杯杯倒好的茶水。当敌人呈上一张标明其百万军队在中国的布防图时,萧将军的助手兴奋地围过来观看。
两天后,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他的所有海陆空军队,从满洲南部边界到台湾、印度支那北部,全部投降。第二天,蒋委员长的中央军进入南京。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七年九个月零五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时代》,1945年9月3日)
9月3日发表出来的《时代》报道,在富有诗意地描述中国未来前景的同时,更以赞美的语调把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的胜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好!好!”
在临时首都重庆,委员长一个星期来忙于政务。国民政府大楼举办了一个简短仪式,由他签署《联合国宪章》。拿起毛笔,他快速签下名字,连声说:“好!好!好!——Very
good! Very good !”看上去他非常满意。 在这一政权的金字塔的塔尖上,活跃着机警、坚毅、不屈不挠的委员长,胜利的头号建筑师,如今和平的第一个希望所在。
在接受《时代》记者贾安娜的采访时,委员长表达他个人的、民族的最高愿望。“我非常乐观。”他说,在与中国共产党举行重要谈判前夕,他认为将会实现和平联合。(《时代》,1945年9月3日) 过去,每当描述蒋介石的经历时,《时代》都不会忘记提及宋美龄。这一次同样如此:
从1928年到1936年,在道德和物质方面,中国均取得显著发展。几年里,新生活运动的领导者和象征美丽的蒋夫人,在每项出色事业中都发挥了热情的领导作用。但日本不能容忍一个复兴的中国。他们进行打击。
委员长予以反击。他和共产党达成和解。以腾出空间而争取时间,拒绝日本提出的优惠和谈条件,在封锁、通货膨胀、经济瘫痪、斗争日益艰难、争取盟国对他的支持几近失望等情况下等待。
如今,蒋的坚定和策略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在这场战争结束时,委员长已经证明他的政府得到普遍的支持,如果获得和平,它能在中国建立有效的管理。
八年战争之后,和平的挑战依然很多,很严峻。中国还不强大,中国还没有统一。但从各方面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团结,比国外绝大多数人所希望相信的还要大得多。(《时代》,1945年9月3日) 流亡民众踏上返乡路
《时代》关于中国抗战胜利的这篇封面报道文章,有相当多笔墨放在描写胜利到来之时中国民众生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生动的细节描写,富有文学性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思乡”——这个小标题写出了流亡西南的中国人此时返回故乡的急切。《时代》写道:
中国老百姓承受过抗日的艰辛,满怀欣喜地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在经历了多年黑暗岁月之后,这消息难以置信。一位人力车夫在一张刚贴上的墙报前,大声念着这一消息,接着喃喃自语:“日本打败了,我们现在能回家了吗?”在街上,在店铺里,在茶馆里,在政府办公楼的走廊上,到处回响着这个声音:“日本打败了,我们现在能回家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