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忆中苏高层破裂:忧赫鲁晓夫不是毛泽东对手(2)

我担心赫鲁晓夫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苏中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候我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1958年夏天,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北京,我被指定作为苏联代表团的首席翻译。
     1958年我才29岁,已在中国断断续续工作了六年。这次我是第一次为苏中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谈当翻译。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那年赫鲁晓夫64岁,毛泽东比他大一岁,但看起来似乎毛泽东比他显得年轻,身材也比他高大魁梧。
     我在1957年夏天曾经陪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在杭州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天毛泽东与我们共进晚餐时,他还给我取了个中国名字“顾达寿”。我深知毛泽东知识渊博,谈吐非凡。我想,赫鲁晓夫恐怕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该由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而不是由苏联共产党凌驾于中国共产党之上。从会谈始末给我的印象来看,我感觉到毛泽东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据我后来了解,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批判赫鲁晓夫,讥讽他是“不读书不看报专靠以势压人窃取党的名誉的大党阀”。
     在这次会谈中,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介绍了关于苏联将调整的对外政策,包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关于对“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根源”这个问题的重新评论;关于苏联对中国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不同看法。赫鲁晓夫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表明他的看法代表了苏共中央的观点。
     赫鲁晓夫的观点立即遭到毛泽东的严厉驳斥。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永远不同美国“和平共处”。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根源这个论断是丝毫不应怀疑的。
     毛泽东对一系列政治敏感问题的鲜明立场,使赫鲁晓夫明显感觉到谈判的气氛对苏联方面不利,但是他无法说服中国领导人接受苏联的观点。这时候,我看到赫鲁晓夫皱着眉头,也许他已经依稀看见,苏联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深层已经开始出现一道新的裂痕。
     但他没有过多地与毛泽东争论。接着,他提出关于苏联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苏联在中国设置“长波电台”这两个重要问题,请中国领导人考虑。这是赫鲁晓夫此行来北京与毛泽东谈判的主要目的。
     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地谈论了苏联将要实施的这个战略性计划的理由,以证明苏联的这个计划是对中国最大的军事援助。他要我将他的话逐字逐句地翻译给中国领导人听。他也许认为,毛泽东应该会赞同苏联的这项重要建议。
     然而,毛泽东不等赫鲁晓夫说完,立刻严正指出:苏联实施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的蓄意侵犯。所谓“联合舰队”“共建海防”纯属无稽之谈。他再次强调,中国不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能够打败侵略者。毛泽东的言下之意等于拒绝接受苏联的“军事援助”。我注意到,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完这些话,瞪了赫鲁晓夫一眼,于愤愤不平中竟忍不住骂出声来。
     这时,我当然不能对赫鲁晓夫翻译毛泽东骂他的话。但此刻赫鲁晓夫已经坐不住了。他显得非常烦躁不安,并且他似乎感觉到毛泽东刚才是在骂他什么。于是他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这时,我听见在场的中国翻译将我与赫鲁晓夫的对话也悄悄地翻译给毛泽东听。
     俄顷,毛泽东反而平静地笑了,对赫鲁晓夫朗声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对原则问题是不让步的,这个原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看来我们之间有些原则分歧还要继续争论下去啊!”
     毛泽东的话使赫鲁晓夫感到很尴尬。他已清楚地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与毛泽东再也没有协商的余地,于是,他不再言语。他已经预感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不再服从苏联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领导。
     这时我看见赫鲁晓夫的面容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看得出他很忧郁。我听见他低声地说:“毛泽东怎么会这样?”然后,他看着毛泽东没有说话。双方会谈中大约有三分钟的冷场。因为两位国家首脑没有表态,在场的双方代表团成员也都沉默不语。
     会谈结束时,赫鲁晓夫依然沉默着。毛泽东则微笑着对他说了声再见。这时,赫鲁晓夫才从沉思中站起身来,迎向前去,无可奈何地与毛泽东握手告别。
     我这次在北京是第二次作为翻译陪同苏联领导人与毛泽东会谈,却是第一次看到毛泽东的另一种性格,与我一年前在杭州见到的他也大不相同。那时他幽默的风度、风趣的谈吐与现在的严肃表情、果决表态,简直判若两人,真令人捉摸不透。其实,这就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复杂性格。在这方面赫鲁晓夫显然逊色,他在谈判席上表现的喜怒感情全部流露在面容形色上。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第二次握手终究没有弥合两国关系的初始裂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