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明朝霍氏杀夫案背后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对妇女的迫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明朝霍氏杀夫案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大明弘治年间,在孝宗皇帝朱佑憆的领导下,社会呈现出一派祥盛之象,这一时期也被史学家称为"弘治中兴"。但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此间发生的一起离奇火灾恰恰折射出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黑暗。 仲秋深夜房舍离奇失火 仲秋一日深夜,秋风瑟瑟,句章县乡下的一处屋舍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一时间呼喊声不断,街坊邻里纷纷惊醒。待众人扑灭大火,发现男主人凌拔已经葬身火海,只留其妻霍氏保住性命。 待第二日清晨,死者的弟弟凌振来到被大火烧尽的房舍前,嚎啕大哭,不能自已,然后质疑到"岂有火发妇人能走而男子反死乎?"便前往县城报官 当时句章县县令是一个叫张举的人,这个张举向来以明察秋毫著称。在听闻此案后,便亲自前往案发地查验,由于距离较远,待张举行至凌家时,已经是月上树梢之时。 张举抬头看去,发现天上那浓厚的云彩在月光下被镶上了一圈金边,甚是绚丽。然后拖着疲惫的步伐便走进屋内,巡视四周,发现凌拔死相极惨,竟然没有一处能辨认的地方,犹如一杈烧焦的树枝,若不是那尚可辨认的人形轮廓,说不定会被当成烧毁的房梁。 那尸体浑身上下黑如焦炭,在周边散落着一些已经被烧黑的铜钱。张举细细查验,发现这间屋舍与其他平民百姓的一般无二,便默默心想,看来这凌家倒是一个寻常百姓家,便划去了谋财害命的可能。接着他来到屋外转了数圈,并无发现有任何异常,实在是无从下手,便差遣小吏先将尸体安放妥当,自己去找那霍氏和凌振去了。 各执一词究竟孰对孰错 面对张举的询问,霍氏说到昨晚她与丈夫凌拔二人俱睡,忽闻霹雳声响,便惊坐起,只见火势侵袭,便急忙唤醒丈夫,一并夺门而逃。但到了门外,其夫由于贪图室内的钱两财宝,遂返回屋内。不料火势凶猛,凌拔已经无路可逃,而霍氏也手无足措,只能看着丈夫被活活烧死。 但是霍氏的说辞却遭到了凌振的强烈反对。只听那凌振道:"吾兄素来仁厚,未曾与人交恶,也未有私仇在身,必是这妇人杀夫焚尸尔"。 二人当即争执不下,此时,霍氏之兄霍由也到了这里。这霍由生得一副善相,让人一见便觉得是向善之人。张举忙问"汝可知因果耳?"只听那霍由言道:"吾妹嫁与凌拔,相守无异。但有恶叔凌振,欺兄慢嫂,累积仇隙"。 言语间俨然将矛头指向了凌振,这使得张举大为头痛。一番询问下来,不仅半点线索没捞着,还多了三张各执一词的嘴,这使得本就疲惫不堪的张举不由再生倦意,遂将三人遣散,命他们细细思考,待明日再审。 待第二日天明,仍然是秋风扑面。张举唤来三人,询问是否想起个中线索,却毫无所获。此时,那凌振又叫嚣道:"定是汝这妇人外有奸夫,遂杀夫焚尸尔"。这一喊不要紧,倒是一下子把张举从睡眼朦胧中惊醒。 张举大喜到,要分辨霍氏是否说谎,一验尸便可知,死后焚尸和被烧致死会造成不同的表现。若是死后焚尸,则死者口鼻气管内势必没有任何灰烬;若是生前纵火被烧而亡,则死者口鼻气管内势必会有大量灰烬,由此便可知那霍氏是否说谎。 遂吩咐小吏验尸查验,果不其然,在尸体口鼻气管中并未发现燃烧留下的灰烬,这就说明凌拔必然是在死后被焚尸,也证明霍氏是在说谎。 面对铁证如山,那霍氏不由浑身瘫软,竟当场倒地不起,张举遂命小吏将霍氏关押听候发落。在查询律法后,张举依法判处霍氏死罪,以凌迟处死。 老夫少妻引发的悲惨命案 原来,那凌拔祖祖辈辈都是平民百姓,到了他这一辈,家道更加衰落,经常穷的连饭都吃不上。这也就造成了凌拔一大把年纪了还没有娶上媳妇,最后还是靠着自己豁了老命的打拼,才攒了一点小钱,去了个年轻貌美的媳妇霍氏。 但是这样的老夫少妻婚姻注定不会长久。没过多久,那霍氏便开始嫌弃凌拔年老貌丑,便想着改嫁,但是凌拔却贪图美色,始终不愿意放她走。但是这霍氏生来性格刚烈,自然是不同意,便与其争执数次,但是由于没有凌拔的休书,她也不敢自行离去,而那凌拔由于多年的穷苦生活,早就练就了一副忍耐的性格。 就这样,两人的日子过得形同水火,霍氏数次主动提出让凌拔休了自己,凌拔也屡次拒绝,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在凌拔熟睡后,不堪折磨的霍氏提刀杀死了熟睡中的丈夫。 然后点燃屋舍,焚尸灭迹,为了做出人为财死的佯装,霍氏在焚尸前,还特地将一把铜钱撒在身体身边。这样的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是没什么文化的霍氏。 思想压迫对妇女的残酷迫害 这虽然是一起看似寻常的妻子杀夫案,但是它影射出古代封建思想对万千妇女的迫害之深。霍氏即使再恨她的丈夫,也因为没有休书而不敢逃离。这体现了在当时,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陋习已经刻骨铭心,它牢牢地将千千万万妇女束缚在这副镣铐之下,任凭她们挣扎,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虽然当时的明朝处于弘治中兴,但是这些思想陋习就像张举那晚看到的云彩一样浓厚,而那一派祥和的气象只不过是镶在外围的金边,让人觉得无比绚丽。殊不知,一旦离开了月光的照射,那云彩便会顷刻间变成黑暗的迷雾,四处飘摇。而那轮明月,不正好代表着年轻有为的孝宗皇帝朱佑憆吗? 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此时的大明虽然国富民强,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年轻有为的朱佑憆仅仅在位18年就去世了,他的去世犹如夜幕中没有了明月,而那些隐藏的弊端便像繁星一样暴露在眼前,而思想的压迫却一直都显现在外,从未隐藏。 这种封建思想陋习一直维持了数千年,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失,随着人们思想的开化,流传千年的思想糟粕已经逐渐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随时代进步的开放思想。 结语 除了案件中折射的思想压迫,还体现了古代高超的断案技巧和完善的判案理念。其实张举的断案手段,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在记载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生前被烧而亡和死后焚尸的详细区别,并且为以后历朝历代对于判断死于火灾之人的具体死因提供了可考的先例。 但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意,三国时期记载这些的那个人,居然也叫张举!这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的奇妙,这么的不可思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