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李勣一直怀有不满,为何至死都没杀他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4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历史之浩瀚之波澜壮阔,是任何一个其它国家都不能相比的,就算你一些不关心历史的人,也会对一些朝代的著名故事典故了然于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比如刘邦跟朱元璋,一个地痞一个和尚,都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是因为他们听得故事多,所以深知功臣与皇帝的微妙关系,功臣在你打天下之时必须要利用他建功立业的,到了你守天下也必须要杀他以绝后患,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权臣架空皇帝的事例太多了。 想来历史中著名的以武功夺得天下的君主只有李世民没有杀过功臣,他是处理君臣关系的楷模,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后,没有因为担忧功臣们有朝一日会造反而大肆杀戮功臣,相反他还令画师绘作《二十四功臣图》放置凌烟阁以示怀念,不过有一个人除外,李世民早有杀他之心,这个人就是李勣。 李世民在临终前把太子李治叫过来,嘱咐他说: “李勣这个人能力超群,担心往后你难以驾驭,朕已经把他贬官外地,而你要多加注意,他如果前去任职,那么以后你可以找个机会重新启用此人,他也必定会昂感激你,但要是他如果有流连观望之举,你一定要杀掉他。” 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为何单单对这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勣有杀心呢? 李勣投唐成为李世民麾下后,并没有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原因是李勣没有明确表示要效忠谁,一直是一个中立的状态,就算在改变历史的玄武门事变发生时,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中立。 虽然李勣保持中立,但李世民是千古明君,他惜才,一直委他于大任,甚至不惜放下帝王身段去拉拢这位人才,某一次李勣生了病,太医说要用胡须为药引子,李世民居然把自己的胡子剪掉做了药引子,事后,李勣把头磕出了血哭着感谢圣恩。 由此可见李世民不可能只是因为李勣中立就要杀他,那么我就对他的履历进行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出端倪。 李勣是个什么人? 早在瓦岗寨的时候,老大翟让看待李勣似自家兄弟,可是到了李密攻打翟让之时,这个李勣竟然立即投降,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李勣还曾被窦建德所俘,李勣于是选择归顺,后来窦建德对他推心置腹,当成了左右手,但李勣却瞅准了时机逃跑了。 由此看来,李勣这个人不忠于主,见风使舵太狡猾,李世民虽然用他,但是内心对他的这份不忠却非常反感,因此早有杀他之心。 但李勣是个聪明的人,深知李世民的套路,这次接到被贬诏令的时候没有二话火速去赴任了,连自己的家都没有回。 然而李世民死后不久,李勣慢慢显出了本性,特别是对待李治想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情上,他耍起了滑头,他对李治说:“这是陛下您的家里事,又何必去问外人的想法”,把一样身为前朝老臣的长孙无忌气得够呛。 然而李勣的态度,让李治心里也有了底气,自此唐朝妖后乱政的源头开启了。所以说李世民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只是他李勣太过狡猾从而得以善终。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世民为何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把李勣斩杀呢? 在古代,人才固然是难能可贵,但如果不能为己所用,那么招来的必然是祸端,因此人才的争夺战一直都是古代各个诸侯之间的头等大事,但是古人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在对待一些自己掌控不住的人才,往往会痛下杀手,特别是李勣这种两面三刀的人,但凡换一个帝王,他也许早就死了八百年了。 但为何李世民至死都没有诛杀李勣,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李世民不想毁了他一世不杀功臣的英名,落得个晚节不保。其实大家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府兵制度。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朝的府兵跟随统帅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到了期限就要进行打乱轮调,这也就让唐朝的统帅们无法培养自己的心腹。 另外,唐初除了十二卫轮番戍边,其他的府兵都被组织务农,除非发生大战才会重新集结。这又是一种削弱统帅的手段。通过这多种手段的限制,各级统帅也就徒有其名,虚有其表,手中没有兵,也就根本就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加上李世民惜才自己有善良,所以才没有出现诛杀功臣的时期发生。 而对李勣虽然心存疑虑,但是面对这样的制度,也知道他不能有什么作为,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使用计谋试探了一下。可惜李世民只防其一,没防其二,他万没料到破坏朝纲不一定要用武力,也许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