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利用传统节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效能——兼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摘要: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瑶族盘王节突破了家庭或家族自发组织传统,不断走向社会,形成政府和民间力量协调组织的民俗节庆,具有节日时间的共同性、节日空间的公共性、节日文化的展示性和节日形式的社会性。通过盘王节节日时间资源、空间资源、节日符号、节日仪式资源的应用,可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效能。为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仍需加强以下工作:利用节日时间要素,健全活动机制;利用节日空间要素,优化活动环境;利用节日文化要素,丰富活动内涵;利用节日仪式要素,创新活动方法。
    关键词:瑶族盘王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建载体;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围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发展等核心要义,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1]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95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设立首个民族团结月,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延边模式”。1982年,多地相继召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纳入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之中。1988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至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已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7批,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各族群众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完成了马克思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明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进一步丰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内容,强化“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工作理念,启动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地、市、盟)试点工作,构建省(区、市)、州、县三级联动,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具体要求,为充分发挥各族群众主体作用,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各民族的思想和情感。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的交流、理解和团结。”[2]以此为指导,各地开展了相应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如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广西和海南“三月三”、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遗憾的是,至今仍缺乏传统节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瑶族人口279万人[3]。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瑶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又略显区域和支系差异的传统文化。盘王节是瑶族地区历史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随着社会发展,形成了在组织力量引导下的以集体性祈福为核心内容,蕴含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彰显礼俗公共性、集体参与性和价值引领性等特征,对于增进交往交流、凝聚民众力量、强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是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效能的有利资源和重要载体。
    2015年以来,调查组成员连续4年参与广东连南瑶族盘王节节庆活动组织、文化交流与展演,2018年又专门赴广东连南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就瑶族盘王节运行现状及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展开调查,阐释利用瑶族盘王节文化资本和人际资源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化”方略,以期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效能提供参考意见。为准确掌握盘王节节日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本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课题组从盘王节节日时间要素、空间要素、符号要素和程式要素四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在问卷中,除基本信息外,均采用封闭式提问方式,设置“很赞同”“赞同”“不一定”“不赞同”四个选项。在统一培训基础上,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广东连南三江镇、三排镇、大坪镇和湖南江华的沱江镇、大路铺镇、涔天河镇、湘江乡,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法,尽量从性别、年龄等外在特征不同人群中抽取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994份,有效回收率99.4%,最后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样本基本信息为:男性573人、占57.6%,女性421人、占42.4%;瑶族592人、占59.6%,其他民族402人、占40.4%;城镇居民399人、占40.1%,农村居民595人、占59.9%。
    二、节日时间资源应用及效能
    各地盘王节虽有节日时间上的差异,但一直是瑶族民众相聚一起祭祀祖先、祈福未来、交往交流、凝心聚力的重要节令。1984年8月,全国瑶族干部代表座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单位和省区28名代表参会,研讨瑶族盘王节节日文化,一致认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瑶族盘王节[4]。1988年12月,费孝通赴南岭地区考察,提出建立南岭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1990年,广西瑶学会发起,贺县(现八步区)举办了南岭地区瑶族代表联席会议,建议由各县市轮流主持,每两年举办一次盘王节节庆活动。1992年11月,贺县举办南岭地区三省区十县市首届瑶族盘王节(后更名为中国瑶族盘王节)[5],至今已经轮流举办了十五届。通过轮流举办中国瑶族盘王节,开展相关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南岭瑶族地区各县市人民的互信互助和区域协调发展。如今,农历十月十六日基本成为瑶族地区盘王节统一节庆时间,统一规范的节日时间秩序汇集了人气、凝聚了人心、积攒了人力,形成了节日情感的“同频性”。多地瑶族自治县将农历十月十六日列为法定假日,为开发利用节日时间资源以及节日人情、友情、亲情等特殊情感资源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盘王节节庆活动的大好时机,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察民情、顺民意、解难题,营造同心协力、奋发向上、安定祥和的氛围,形成佳节共度、文化共赏、发展共谋的良好局面。
    在节日时间资源应用方面,99.9%(“很赞同”84.6%、“赞同”15.3%)的受访者“认同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王节”,基本上形成了一致意见,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对“盘王节是增进人们交往交流、化解日常矛盾的最好时机”和“每年盘王节都会力争回家过节”两个选项的认同度均低于对盘王节节日时间的认同度,且与民族成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见表1)。瑶族民众认为“盘王节有利于促进人们交往交流、化解日常矛盾”的“很赞同”比率高出其他民族民众18.7%,“每逢盘王节都会力争回家过节”的“很赞同”和“赞同”比率之和要高出其他民族民众31.7%,瑶族民众更认同盘王节节日和睦友善气氛,更期待盘王节的团聚。
    三、节日空间资源应用及效能
    节日空间是节日文化表达的场所。瑶族盘王节根据祈福还愿的不同需求,形成了灵活多样的节日组织形式包括或单家独户、或同宗共族、或一族一姓、或一村一寨、或多村多寨等举行的规模不等的家庭型、家族型或社会型祭祀与庆典活动。由于瑶民大多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受山高坡陡、平地较少等自然条件限制,祠堂、堂屋是以往盘王节集中祭祀的主要场所,外族人员参与度不高,节日文化空间开放性与文化公共性受到限制。如今,各地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了休闲、娱乐、交流、集会、展示等一体化的公共平台。盘王节节庆活动在政府引领下,形成了政府引导与民间主导相辅相成的组织形式,活动场所也从家庭、家族走向社会,不断扩大其文化空间,极大提升了节日文化空间开放性和文化公共性。在广东连南,顺德广场是每年县级盘王节节庆活动主场地,瑶族博物馆、步行街、美食街等地则是相关活动分场地。南岗、油岭、军寮等乡村结合特色村寨保护发展需要,还建有专门的耍歌堂场所。平时这些场地作为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交往交流与集会场所,盘王节期间则结合节庆活动实际以及区域文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要求,集中展现浓厚的瑶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构筑起节日欢庆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相促进的文化空间。
    
    民众在节日空间资源应用方面,对“盘王节节日氛围有助于民族大联欢”的“很赞同”和“赞同”比率之和最高,达94.1%;“盘王节节庆活动场所建设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协调一致”次之,为91.5%;“对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满意”最低,为80.9%。人们高度认同盘王节节日文化空间的包容性以及对民族交往交融的促进作用,赞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于提升节庆活动场域公共性和共享性的价值,但是,对身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满意度仍偏低。在与民族成分交叉分析中(见表2),瑶族民众对盘王节节日氛围的认同具有明显差异性,绝大多数瑶族民众更认同盘王节节日氛围的开放性,更愿意同各族人民一同分享节日快乐,或许是受过去节庆活动空间限制的影响,也有7.1%的瑶民不赞同盘王节节日氛围的开放性。在与居民身份交叉分析中(见表2),城镇居民更认同盘王节节庆场所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一致性,更满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就,既表明了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仍较落后;也说明政府主办盘王节节庆活动的社会效益要高于民间力量主办的盘王节节庆活动,城镇节日空间资源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要高于农村节日空间资源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
    
    四、节日符号资源应用及效能
    盘王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以一系列的节日符号。长鼓舞是盘王节展现的重要文化事象,江华瑶族盘王节跳《羊角短鼓舞》,用野羊抵角对舞意象表达对盘王的祭祀。连南瑶族盘王节“耍歌堂”,全村男女老少身穿民族服饰同跳长鼓舞,通过高低起伏的队形与多变的套路、井然有序的宏大场面再现瑶族“过九州”的历史场景。
    音乐是盘王节展现的又一重要文化事象。《盘王歌》伴随盘王祭祀产生,内容广泛,涉及历史、祭祀、生产、技术、风俗等各个方面,堪称瑶族古典歌谣之集大成,历来为盘王祭祀活动的必备元素。紧跟时代发展,围绕节庆主题,瑶族学者和音乐人吸取《盘王歌》的养分,创作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唐力、何建强根据过山瑶民歌“纳发调”创作的《回家过节》,成为中国瑶族盘王节节歌。刘铁山和茅沅根据广东连南瑶民欢庆节日场景创作的《瑶族舞曲》成为当代中国音乐经典作品,也是当地瑶族盘王节主题曲和文化名片。
    盘王节还集中展示了服饰、工艺、饮食、节礼等其他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连南瑶族自治县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既注重将瑶族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盘王节节庆活动之中,实现瑶族传统文化的节日集中展示,又注重将盘王节节日文化资源很好地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文化与旅游发展、学校教育等环节之中,实现节日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融合的常规化。2017年,连南瑶族盘王节编创展演了反映瑶汉情谊的大型歌舞剧《瑶山那抹红》,歌颂两代汉族支教人对瑶族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编创了瑶族风情实景音乐诗剧《瑶颂·瑶族舞曲》,歌颂瑶汉男女青年之间纯洁的爱情;举办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论坛、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展、物资交流和商品展销、文艺表演与各类竞技,实现各民族的大联欢;打造了“百里瑶山”瑶族文化长廊,让国内外商家、摄影爱好者、科研工作者、旅游观光者认识瑶族、了解瑶族、投资瑶区,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
    
    在节日符号资源应用方面,认为“盘王节能集中展示瑶族传统文化”的“很赞同”和“赞同”比率之和最高,达98.1%,其他依次:“盘王节节日文化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96.2%,“对盘王节所展现的瑶族传统文化感到骄傲”为94.3%,“对地方政府开发利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满意”为76.9%。人们对盘王节展现的瑶族传统文化最为肯定,对瑶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相信盘王节节日文化能较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之中,是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但对地方政府开发利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满意度偏低。在与民族成分交叉分析中(见表3),其相关性均较强。瑶族民众更加肯定盘王节对传统文化的综合展示,对所展示的传统文化更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赞同盘王节节日文化资源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对地方政府开发利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期盼度更高。
    五、节日仪式资源应用及效能
    盘王节具有明确的组织性、集体性与仪式性。盘王祭祀仪式是盘王节节庆活动的核心环节,祭祀仪式之后便是全民歌舞、吃长桌宴,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交流生产经验,祈望国泰民安,彰显了多元、平等、包容、互助的人文意识和人际观念。中国瑶族盘王节传承盘王祭祀仪式,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需求,创造性转化了祭祀议程和《盘王祭文》,将祭祀议程规范为请圣拜王、三献敬祖、恭读祭文、鸣炮礼成四个章节,在《盘王祭文》中强调:“伟哉盘王,圣迹昭彰;福泽千载,功德无量……瑶老理事,规圆矩方;利益渐备,风淳俗良……盘王儿女,开来继往;协合百族,共赢共昌;团结进步,福祉绵长,民族振兴,前景辉煌……”[6]在歌颂盘王伟绩、先民功德基础上,不断激励瑶民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宣扬瑶族人民追忆历史、祈福未来、规训民众、凝聚民心、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的价值观念。
    
    在盘王节节日仪式资源应用调查方面设置了四个问题,认为“盘王节仪式教育作用重大”的“很赞同”和“赞同”比率之和最高,达99.5%,其他依次为:“盘王祭文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95.9%,“了解盘王节仪式含义”为89.6%,“了解盘王祭文内容”为80.8%。总体来看,对盘王节仪式程序价值和盘王祭文教育意义认同度较高,对盘王节仪式程式内涵与盘王祭文具体内容关注不够、认同度较低。通过与民族成分的交叉分析发现(见表4),瑶族民众更了解盘王祭文内容、更加赞同盘王祭文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民众对盘王节节日仪式程序内涵及其价值把握不够透彻,是制约盘王节仪式教育作用的发挥和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六、结论及建议
    瑶族盘王节突破了家庭或家族自发组织传统,不断走向社会,形成政府和民间力量协调组织的民俗节庆,具有节日时间的共同性、节日空间的公共性、节日文化的展示性和节日形式的社会性。盘王节节日时间由定期或不定期、各地略有差异统一为同一固定时间,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共识,每逢节日来临,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泛起乡愁,回乡相聚;无论身份如何,大家都愿一同体验节日文化,共享节日欢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化”奠定了情感基础。盘王节节日内涵由祭祀先祖延伸到多神祭拜、广求福祉,活动场域由家庭、家族走向公共社会,形成了开放的文化空间,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化”拓宽了实践场域。盘王节综合展示了瑶族传统文化,加强了文化交流,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化”赋予了人文内涵。盘王节具有严谨而神圣的仪式程式和以此规劝勤劳勇敢、团结奋进、民族振兴的深厚内涵,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化”丰富了方法路径。
    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系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其他民族对瑶族盘王节人际资本和文化资源认同度偏低,对瑶族盘王节节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重视度不够高。人们注重传统节日的狂欢,忽视对节日文化内涵的全面把握和仪式程式的深刻理解,忽视对盘王节节日文化价值的衍生开发以及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盘王节时间、空间、符号和程式资源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能还有待提升。
    必须认识的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转化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其释放能量与发挥作用的客观要求[8]。
    为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仍需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利用节日时间要素,健全活动机制。瑶族盘王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体系的组成部分,要立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体系的整体视野,把握传统节日凝结人们家国天下和民胞物与的朴素情感要义,增强对盘王节节日时间要素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利用盘王节农闲时段利于促进交流、化解矛盾的特殊时机,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桥梁,积极开展节庆共度、民俗同尊、生活互助、语言互学等教育活动,促进相聚,加强交流,实现“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7]的目的。利用盘王节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构建起同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教育内容相协调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真正融入人们生活,使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民俗行为之中。
    2.利用节日空间要素,优化活动环境。盘王节具有独特的文化空间,要在准确把握其现实性和可拓展性基础上,结合传统节庆活动场所建设要求,做好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阵地建设相协调的整体规划,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尤其要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建设乡镇、村组民族文化活动广场,为开展节庆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搭建共享平台。利用节庆活动场所及景观装饰、公共设施等,营造节庆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融合的场景与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精神与风采展示成为传统节日文化新的风景线。
    3.利用节日文化要素,丰富活动内涵。盘王节是瑶族传统文化集中表现的外在场景,需要充分利用节日语言,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作出最为生动的解读,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鲜活性。利用盘王节祈福共生、追求和谐的共同心理,深入开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主题教育,强化人们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认知与认同。利用盘王节文化展示平台,精心组织瑶族音乐舞蹈、工艺、服饰、饮食、特色村寨等标志性文化符号的展示与交流,促使各族人民在相知、相亲、相惜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的和谐氛围中,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与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合作,加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展演,让广大民众在欢度盘王节庆活动中促进民族文化互认互信,体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奠定文化根基。
    4.利用节日仪式要素,创新活动方法。盘王节节日仪式程序体现了瑶族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逻辑,需要准确把握节日仪式程序的文化内涵和内在逻辑,创造性地运用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之中,诠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盘王节节日仪式程序的开发利用与价值衍生,如在节庆活动之前增加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融为一体的渲染程式,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在节庆活动之中增加“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誓宣讲环节,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节庆活动的同频共振;在节庆活动之后增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协调的总结与表彰环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7.
    [2]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EB/OL].(2010-07-09)[2020-04-28].http://www.seac.gov.cn/seac/xxgk/201007/1075569.shtml.
    [3]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11.
    [4]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所.全国瑶族干部代表商定瑶族节日及瑶族研究会座谈会纪要[G]//瑶族“盘王节”资料汇编(内部资料).南宁:广西民族学院,1984:35-38.
    [5]谭红春.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以中国瑶族盘王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9(2).
    [6]奉恒高,何建强.瑶族盘王祭祀大典——瑶族盘王节祭祀仪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52-53.
    [7]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8]毕曼.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的矛盾张力研究——以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为研究中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