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刘伯温为何不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之列?为何徐达只能位居功臣榜第二?


    明朝开国六公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史料记载“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六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俞,第一功臣则是李善长。朱元璋将李善长誉为萧何,可见对其有多么重视。
    李善长的功劳固然不低,但客观上看,最大的功臣还是徐达,刘伯温次之,徐达统帅三军,经验丰富忠心耿耿,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明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战略战术上,总能抢占先机,准确判断敌我形势,就连深谋远虑的朱元璋,都不得不服。
    徐达名列功臣榜第二位,封为魏国公。刘伯温只封了个诚意伯,食禄仅二百四十石。那么为何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
    

    一、朱元璋忌惮刘伯温的权谋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张士诚围攻安丰,安丰城的刘福通向朱元璋发出救援请求,朱元璋得知消息,要亲自率兵救援。刘伯温赶忙劝说朱元璋:“目前形势不明,张士诚、陈友谅都在伺机进攻,不能轻易出兵。”
    朱元璋出兵后,陈友谅趁机进攻洪都,好在陈友谅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否则一旦陈友谅进攻应天,那么朱元璋就危险了。出兵之后,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没有听刘伯温的话,好在事情还没有到最坏地步。
    旋即朱元璋派兵,救援洪都,双方水军在鄱阳湖大战,此时朱元璋在胡床上督战,刘伯温在旁陪从,突然刘伯温大声呼叫,催促朱元璋换成船,转瞬之间,朱元璋原先的母舰被击沉,朱元璋逃过一劫。
    刘伯温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性作用,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军事天赋很高,多数情况下,他都是正确的少数派,然而刘伯温却比他技高一筹,在佩服的同时,朱元璋也对刘伯温有了三分忌惮。
    毕竟刘伯温所会的都可是波谲云诡的权谋之术,一旦刘伯温生出异心,那么他这个帝王或许就做到头了,所以刘伯温必定无法被封为公爵。
    二、朱元璋缺乏容人之量
    对于百姓和异族人,朱元璋可以做到宽大为怀,但对于官员,朱元璋就是小肚鸡肠了,他在位期间无数官员人头落地,有的是罪有应得,而更多则是被牵连致死。
    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如果以历代君王的出身高低排个名次,朱元璋或许得个倒数第一。朱元璋出生在混乱不堪、蝗灾、瘟疫横行的元末,元末官员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朱元璋一家人过得也是相当凄惨。
    

    十七岁的时候,朱元璋父亲相继去世,由于家境贫寒,连安葬父母的地方都没有,还在有好心人帮忙,朱元璋兄弟才将父母安葬。在起事之前,朱元璋当过和尚、要过饭,这世间的悲剧仿佛都在他身上上演了一遍。
    朱元璋将这一切归咎于官员,所以当他做了皇帝之后,最不信任的就是官员,他身上有两种性格,一种是自卑,一种是自信,两种性格交错,慢慢变得极端和暴戾。
    其次,朱元璋为了让儿子能顺利继承皇位,几乎将功臣宿将屠戮一空,可见雄才伟略的朱元璋,也缺乏容人之量。即便刘伯温再聪明,立下再大功勋,都无法获得朱元璋的信任,而在朱元璋心中,刘伯温的威胁显然比旁人更大,所以刘伯温要想封为公爵,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何徐达只能位居功臣榜第二?
    三、李善长和朱元璋关系亲密
    对于功臣的排名,能拍板的只有皇帝,而人是有主观性的,人不会像机器一样准确无误,朱元璋也不例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至今想要爬上高位,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眼光、经验、权谋、运气等要素。
    史料记载“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李善长很早就跟随者朱元璋,李善长不仅帮朱元璋参谋军国大事,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筹措粮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问题很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之所以李善长负责后勤和粮饷,就说明朱元璋对其有多么信任。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公司企业,负责财务工作的大多数老板最信任的人,因为一旦钱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在起义之初,郭子兴曾想挖走李善长,并夺掉朱元璋的军权,李善长果断拒绝了郭子兴,从此朱元璋对李善长极为倚重。虽说朱元璋十分冷血,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李善长对他忠诚,他也会感激李善长,况且两人一路上风风雨雨经历过这么多,朱元璋也该有所表示。
    李善长的能力不算高,功劳也比不上徐达,但李善长和朱元璋的关系好,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本应直接被牵连处死,但朱元璋给了他一次机会,这明显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了。
    

    以朱元璋狠辣,杀人从来步留余地,偏偏对李善长网开一面,如果李善长从此偃旗息鼓,得个自然死亡还是可以的,奈何李善长依旧五行我素,这才被朱元璋杀个二罪归一。
    四、徐达掌管天下兵马,朱元璋有所顾忌
    不论哪朝哪代,兵权都是十分敏感的存在,每次出兵打仗,皇帝们总要反复琢磨元帅的人选,一方面要能打仗、打胜仗,一方面也要堤防将领拥兵自重,反戈一击。
    哪怕徐达再忠心,但他手上可是握有兵权,常常是徐达作为大将军,常遇春作为副将军,不论敌人是谁,总能做到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朱元璋清楚徐达的忠心,但仍将徐达排在第二位,在朱元璋看来,他给徐达的封赏已经足够高,而徐达心性温和豁达,也不会因此怀恨在心。
    也是正是因为徐达低调为人,从不居功自傲,清楚明哲保身之道,所以徐达才能得以善终,否则以他的功劳,难逃一死。
    总而言之,在洪武年间做官绝非易事,面对暴虐狂躁的朱元璋,想要活下去,需要诸多技巧和经验,徐达可能是做得最完美的一位,而李善长和刘伯温身上瑕疵太多,以至于结局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