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朝鼎鼎大名的才子解缙,为何会被废黜两次?


    解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解缙,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才子,据载还有“神童”之称,五岁能背诗、七岁能属文,十二岁已经熟读《四书五经》,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候,解缙迟早是个香饽饽。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考中进士,正式进入了公务员序列,初入官场的解缙因才思敏捷,很快就得了朱元璋的赏识,提拔到了中央,成为了一名高级的公务人员。
    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将其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常常与其探讨国事,并且还告诉他: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可见朱元璋对其之器重。
    不过,这解缙初入官场,虽才华横溢,但却不谙世事,再加上年轻气盛,以及朱元璋对他的恩宠,在其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便开始针砭时弊,对朱元璋提意见,觉得不应该大肆杀戮,并且还整理了一份治国方略——《太平十策》,呈交给了朱元璋,不过这《太平十策》中提及的“藩王的隐晦”,是朱元璋所不喜的,因而这《太平十策》坐了冷板凳。
    还好朱元璋惜才,并没有对这个初入官场的愣头青痛下杀手,不过,解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来的一件事情彻底结束了其洪武年间的政治生涯。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决定对李善长下手,对于这样敏感的政治事件,没几个人敢此时撞枪口,而解缙偏偏此时站了出来,替李善长上书辩解。先不论李善长是否冤枉,解缙的确是太天真,此时向朱元璋进言,无非是找死,还好他有“才华”这道护身符,朱元璋再次谅解了他,只不过死罪能免,活罪难逃,不久,朱元璋找了借口,剥夺了他的官职,并罚他十年不得为官,这对一心想为帝王师的解缙来说,无疑是一项严厉的惩罚。
    这一年是公元1391年,22岁的解缙因太天真而落马。
    皇命在身,解缙不得已,只得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在家待了七年之久的解缙,又再次看到了希望,依靠昔日的朋友同事关系又在官场活动,只不过解缙在建文朝并不得志,在永乐朝才得以大展宏图。
    解缙在永乐朝深得朱棣器重,后来还成为了内阁首辅。朱棣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很是希望向天下人彰显自己的文韬武略,在方面,主要是五征漠北;在文的方面,则是编纂《永乐大典》,因为解缙的才华横溢,他便负责了此次的编纂任务,由是,朱棣对他越加器重,升任其为右春坊大学士,成为了内阁首辅。此时也是解缙官场最得意之时。
    

    只不过在特意之时,解缙也替自己的未来打起了小算盘,毕竟朱棣迟早是要死的,在永乐朝能受宠,在下一朝可就不一定了,经过自己的考察和盘算,解缙把自己的全部筹码压到了皇长子朱高炽身上。
    在朱棣心中,立谁为太子一直犹豫不定,因为他不太喜欢朱高炽,更喜欢次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更像他,这也是后来朱高煦一直敢和大哥一家争皇位的原因,而按照嫡长子制,肯定要立朱高炽,更何况朱高炽还是朱元璋钦点的燕王世子,所以,朱棣一时间很难决策。
    当时,朱棣还特意找解缙商量此事,解缙肯定选朱高炽,但朱棣好像也点儿不大愿意,解缙灵机一动,说了一句“好圣孙”算是坚定了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
    但是朱高炽、朱高煦两兄弟的皇位之争并没有因为选定了太子而告一段落,而是愈演愈烈,朱高煦一党势力甚至一度超过了太子党,解缙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朱棣面前打起了朱高煦的小报告,说他的坏话。
    朱高煦也早就对解缙不满了,当初要不是因为解缙的一句话“好圣孙”,做太子的就可能是他,所以他把解缙视为继朱高炽之后的第二号敌人,每次在朱棣面前打小报告说朱高炽坏话的时候,总没忘记捎带两句说说解缙的坏话。
    都说皇家是非多,解缙偏不信这个邪,偏要掺和进去,解缙多次在朱棣面前打小报告说朱高煦坏话,引得朱棣非常不满,但因此时解缙还身兼编纂《永乐大典》的重任,解缙只好隐忍不发。
    

    永乐五年,《永乐大典》基本完成,解缙也随之被贬到了广西。永乐八年,解缙入朝奏事,此时,朱棣并不在京城,解缙便只拜见了太子朱高炽便回去了,朱高煦又抓住了机会在朱棣面前说解缙的坏话,说他私通太子,朱棣大怒将其下狱。
    公元1410年,41岁的解缙又再次落马,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他打小报告,因为打小报告失去了朱棣信任,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最后丢掉了大好前程。
    永乐十三年的一天,朱棣突然想起了解缙,便随口问了句看管他的锦衣卫纪刚,“解缙还在吗?”,纪纲经过一番揣摩,回去后将解缙灌醉,并把他埋入雪地给冻死了。
    这一年解缙46岁,因朱棣的一句话,丢掉了性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