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六国为什么能那么坦然的接受汉朝的统治却那么仇视秦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5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你真的了解关东六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始皇去世后没多久,被他灭的关东六国就掀起了轰轰烈烈复国运动。不到一年,楚、齐、燕、赵、韩、魏全都复国了,秦国也在项羽、刘邦等势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秦朝的统一仅仅维持了14年。继之而起汉朝继承了秦朝大部分制度,却延续了三百余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六国人为何如此仇恨秦国,却又能坦然接受汉朝的统治呢? 六国人恨秦国,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秦国灭了他们的国。秦始皇大举推行郡县制,将六国和秦国的土地分成了36个郡,彻底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他要做天下所有人的王。六国中楚燕都是延续了近千年的古国,即使是三晋和田氏齐国这样新贵,也有二百年的历史。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虽然还没有后世强烈,但已和春秋时期“只是换个王”的情景大不相同。复仇必然成为六国遗民的绝对政治正确。 除了将全天下纳入同一个行政规划,秦始皇还规定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字,马车的轨距和对应的路宽也各不相同,甚至连重量和长度等计量单位都有所区别。秦始皇将这些差异强制全部抹掉,在后世看来是大功一件,奠定了天下统一的基础。然而在时人看来,就没有这么强的正当性了,这何尝不是在毁灭他们遵循了数百年的文化和习俗。所以六国人,从失去权柄的王室贵族,到被强制学习秦法的底层民众,对秦国都充满了愤恨。 当然,六国人对秦国的仇恨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故国的怀念和新制度带来的不便都会变的平淡,尤其是上面还有一位嬴政这样的雄主镇场。如果嬴政能在位更久,旧六国人可能都不会有机会发泄自己的愤恨。 可惜,嬴政没有活足够久,这才给了项羽、刘邦等豪雄机会。 刘邦没秦始皇那么决绝,他正式称帝后,虽然保留了很多秦朝制度,但在关键的分封制上,刘邦没有学秦,而是选择保留诸侯王。这就是所谓的郡国并存制,刘邦定都长安,直辖旧秦国十五郡,关东六国大部分土地都赐给各诸侯王管辖。所以,到了这一步,六国人已经达到了复国自治的目的,他们没有理由反对汉朝。 刘邦称帝时,关东地界从南到北依次是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赵王张耳和燕王臧荼。这些王中,只有韩王是旧韩国王室后裔,其他的楚王、赵王、燕王和旧王室毫无血缘关系,虽然和六国人设想的复国有些差距,但足够让刘邦来堵住那些遗老遗少的嘴了。 此时,刘邦在名义上恢复了周王朝的体制,只不过从天子到诸侯的爵位都升了一级。汉廷直辖关中和中原的战略重地,其他土地都交给各个王。刘邦并不直接统领一切,而是统领所有王,再由王来监管地方。 不管怎么样,刘邦帮旧六国人找到了新的效忠对象。至于他们更愿意效忠所属的王,还是中央朝廷上的皇帝,刘邦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权。在不久的将来,关东民众就会发现,他们的故国也就那么一回事,新朝廷更靠谱。 刘邦所册立的旧六国只有楚韩赵燕,但在复国浪潮刚刚开启时,另外的魏齐两国并未缺席,只是他们都在楚汉之争中沦为了牺牲品。 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后,带动了各地六国旧人纷纷揭竿而起,不到一年,六国便都复国了。六国的力量完全不对等,以楚齐赵三国最强。 楚国在亡国前,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仅次于秦国,而且楚文化明显有别于其他六国,自成一体,向心力最为强大,所以复国意愿最强。齐国由于在统一战争中“及时”投降,损失很小,不论是王室还是民间力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全,因此复国潜力最大。赵国是秦国在战国后期的最强对手,尤其是经历了长平之战,两国堪称死敌,加上赵人剽悍尚武,故赵人也积极参与复国运动。燕魏韩等国就要差一些了,燕国王室在统一战争中几乎没有幸存者,连找个王室后裔都费劲,最后只能找了个异姓人,无法有效地吸聚人心。魏韩两国常年受秦攻击,早就和秦地融为一体,加上两国地处中原要冲,历来被秦人重点关照,所以也难有大的作为。 六国王室在统一战争中都蒙受了程度不一的损失,人才凋零,威望自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些新王都很难有效掌控自己的部属,事实上六国的军队本就不是他们召集来的,军队都掌控在各个军阀手中。刘邦其实就算是楚国军届的一个小山头,项羽叔侄也是。这些军事将领在反秦作战中,不断加强了手中的权力,地位赶超本国国主。最终在攻破咸阳后,项羽在册封十八路诸侯时,将这一事实明确了下来,直接立有功将领为新王。 王由六个迅速变成了十八个,而领地还是那么大,所以导致的后果是王贬值了。项羽将“王”跟不要钱似的发了出去,“王”也就变的不值钱了。复国运动就此变味儿了,不再是六国王室的狂欢,而是六国人的盛宴。王室血脉已经不再是称王的限制因素,六国王室后裔渐渐泯然众人矣。 这里面有个例外,那就是实力一直并未受损的齐国。王室田姓在齐国各地开枝散叶,复国大潮开启后,各地田姓人都冒了出来领导齐国的复国。这和燕国乏嗣无后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凡事物极必反,诸田都想主导复国,彼此之间不服,最后酿成内战不休的局面。人丁兴盛的齐国先是遭到平叛秦军的重点打击,后来项羽又牵扯进了齐国内斗几乎亡了齐国。后来屡遭蹂躏的齐人严守中立,对楚汉两不相帮,结果被立威心切的韩信亡了国。六国王室力量最强的齐国就这样在诸方打击之下没了主心骨,刘邦先是将齐地收归中央直辖,后来又立长子为新齐王,彻底断了旧齐人的念想。 楚国王室后裔熊心沦落到放羊,被有心人找到推到了楚王的位子 王室力量强大的齐国尚且如此,其他几国的王室更不能掌控局势。楚王被项羽叔侄架空,赵国则是由张耳陈余把持,韩魏两国实力弱小,只能在楚汉之间摇摆。 刘邦消灭项羽后,赵国和齐国已被韩信攻灭,魏国因背叛汉国也被剿灭,楚国是项羽自己捣鼓没的,韩国和燕国则是汉国小弟。旧六国势力已经难成气候,刘邦也就顺势保留了韩国和燕国,还帮助赵国找了新王。 在汉朝初年的异姓王中,只有韩王韩信算是六国王室后人,尴尬的是韩国还是这些诸侯中实力最弱的,旧六国已经无法掀起浪花了。 到了汉朝,旧六国人既没了复国意愿,也没了复国能力,复国自然无从谈起。昔日的秦国人同样如此,早早就接受了汉朝统治的现实。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后,和秦地民众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意思是暂时废除秦国过去一切苛法,只要遵守三条就够了:杀人者要偿命,打伤人的或者盗窃财物也要判刑定罪。刘邦为秦人定的新法只说三条刑法内容,其他赋税、徭役全都没提。刘邦这是向秦人宣示,他的军队不但不会骚扰地方,还将秦人在秦法下的欠账一笔勾销。谁要是能想象到房贷突然不用缴了后的狂喜,就能理解秦人对刘邦的欢迎程度。 当然,这个所谓的约法三章必然只能是过渡条款,不交税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刘邦以后咋供养军队。可是大话刚说出去,也不能立马反悔啊。就在刘邦不知道咋收场的时候,项羽来解围了。项羽进驻咸阳后,屠戮了幸存的秦国王室成员,将咸阳内外大肆劫掠了一遍。随后刘邦被项羽册封到了汉中,关中封给了秦军的三个降将。约法三章当然就此作废了,可秦人根本不会埋怨刘邦失信。对已经尝到新朝甜头的秦人来说,刘邦这个楚人要比章邯这些秦人强多了。这正是刘邦可以从汉中迅速平定关中的原因所在。 刘邦占据关中,立即东出同项羽争霸。汉军常年在外征战,自然需要稳定的后勤供应和充沛的兵源。而汉军要从关中得到这些支持,光靠之前的“约法三章”是不够的,大家也就默契地不再提这茬。相比残暴的项羽军,刘邦就算有些滑头,也是仁义多了,秦人也乐于支持他。 刘邦东出后,萧何坐镇关中,重建当地法制。规定秦人纳税交赋的义务,当也给了秦人很多甜头。比如开放旧秦国王室的庄园,赐给缺地少地农民,在各地选拔乡长,免除赋税,辅助当地官员教化地方。一套组合拳下去,秦人成了汉人。 在楚汉之争的五年中,刘邦多次遭受挫败,兵员损失惨重。壮丁本就捉襟见肘的关中多次发动老弱上前线,支援刘邦。战后不久,萧何又发动民众在极短时间内修建了恢弘的新皇宫。这要放在他朝,不知会逼反民众多少次了,可秦人就没有反抗的举动,这很能说明问题,除了刘邦和萧何统御手段高超,秦人和汉朝已经深度融合了。 除了认可汉朝,事实上秦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秦国宗室在秦时就被自己人祸害了不轻,胡亥诛杀了三十多位兄弟姐妹,其他宗室子弟更是数不清。后来项羽又在咸阳屠戮一番,秦国王室算是绝后了。至于项羽在关中立的三个新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个人的投降坑害了几十万关中子弟,而且和项羽走的很近,秦人对他们毫无认同感。相较而言,刘邦的汉则要亲切的多。 秦末的农民战争是旧六国势力最后的狂欢,就像蜉蝣的人生最后一段,极尽璀璨,而后迅速迎来死亡。在汉朝建立后,包括秦国旧贵在内的遗老遗少已经没有力量同新政权抗衡,这就有了强汉三百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