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将军傅友德,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他做了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1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傅友德,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傅友德跟朱元璋一样,出身都是平民,在元朝末年,活不下去的他也参加了农民起义,在多年的征战中,弱小的人都死去了,活下来的都是强者。从军十一年后,傅友德遇到了朱元璋,他觉得遇到了对的人。朱元璋看人的本领也很强,一下就看出了傅友德的才能,任命他为将,君臣二人从此一起征战天下。 朱元璋的眼光很准,傅友德在此后的表现,果然是一流武将的水准,他南征北战,七次随大军讨伐北元,后来当主帅,收复云南贵州,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夸他是武将功劳第一大的,后来论功行赏,傅友德被封为颍国公,而且被朱元璋赐予了免死金牌。 伴君如伴虎,特别是跟朱元璋一起。朱元璋从骨子里就认为皇权大过天,所以杀起人来,毫无愧疚。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元璋嗤之以鼻,但是孟子死了两千年了,朱元璋拿他没办法,而且朱元璋要以儒学治天下,也不能禁止亚圣的学说,但他来阴的,他把《孟子》拿来改,不合意的就删掉,改完之后就成了《孟子节文》了。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杀起功臣来,毫不手软。 胡惟庸案,胡惟庸确实是有贰心,但造反那么大的事情,在没有竖起反旗之前,不可能有多少人真正的参与,他是宰相,天下的文官武将,跟他有联系的,很多只是工作关系,朱元璋就是不讲道理,有点关系的都要杀。 蓝玉案,朱元璋怕自己死后,孙子朱允文镇不住这些功臣,所以也是大开杀戒。所以从根本上说,朱元璋就是认为皇权至上,任何影响皇权的因素,统统都要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且他是天子,想让谁死,谁就得死,死了也不能有怨言。这是朱元璋早年生活环境,养成了他这样的性格,这是他的悲哀,也是大明王朝的悲哀。都说宋朝羸弱,可是宋朝亡时,十万军民跳海自尽,明朝亡的时候,陪着崇祯皇帝一起死的,仅仅只有一个太监,从大明建立开始,朱元璋就已经把天下人杀的离心离德了。 傅友德躲过了胡惟庸案,躲过了蓝玉案,因为他虽然是沙场宿将,可是傅友德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所以富贵之后,并不根本,没有像蓝玉那样骄横。锦衣卫为朱元璋杀人罗织证据,在傅友德这里找不到任何的把柄。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朱元璋还是不想放过他,因为他立的功劳太多,处在他的位置,对朱家的皇权就是一个威胁。 没有理由就找理由,1394年,这个时候大明开国群英都死的七七八八了。朱元璋召集了一次宴会,文武官员都要来参加,傅友德也来了。傅友德的儿子傅让也在,作为功臣子弟,傅让也在军中任职,他被派到这个宴会当守门官。出身平民的朱元璋,订立了许许多多的新规矩,不是每个人都能记得一清二楚的。傅让就犯了一条规矩,他的剑囊没有按照规范佩戴。朱元璋对傅友德心中有根刺,他特别的注意傅友德的儿子,一下就看到了傅让着装不规范,他没有按照规定惩罚他,而是一声不说的走进去了。宴会进行到一半,朱元璋突然跟大家说傅让不守规矩,然后指明,让傅友德去杀了他的这个儿子。 军中的同僚多半被朱元璋借故杀死,傅友德不笨,他知道朱元璋的秉性,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朱元璋会在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上面翻脸,如果朱元璋的命令他不听,这就是一个现成的把柄,欺君罔上,祸及家人。傅友德也许想过,如果在大殿之上,百官面前,跟朱元璋苦苦哀求,或许他能逃过一劫,可是朱元璋的性子摆在这里,这次不杀,下次因为别的什么小事发飙,还能逃得过吗?而且老将军性格耿直,要做妇人之态哀求朱元璋,他做不到。于是,傅友德真的出去杀了傅让,然后提着头回来,自杀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大怒,可是在众人面前,因为小事逼死老将军,他脸皮再厚也不能若无其事,所以虽然生气,他也只能下令,将傅家所有人流放,而不是诛杀。老将军傅友德,用这么壮烈的方式,向朱元璋的枉杀功臣抗议,也保全了自己其他的家人。 大明的洪武群英们,跟着朱元璋光复河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跟着朱元璋这个只重皇权的人,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不幸,令人唏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