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高真是太监吗?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4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赵高(前258年-前207年),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策划者。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马迁着《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生平 *前258年秦昭王49年出生。 *秦昭襄王47年9月赵高父亲和兄弟死于长平之战 *前242年秦王政5年赵高17岁傅,入学室为史学童。 *前239年秦王政8年20岁时考试除为史。 *前236年秦王政11年23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以刀笔之能,进入秦宫。 *40岁左右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乘舆。上秩显大夫。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50岁郎中令。位列九卿。 *前208年秦二世2年51岁任丞相。 *前207年秦二世3年52岁亡。 早年 赵高是赵氏宗族的疏远子弟。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出身身份为士伍。赵高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地位卑贱,但秦王政听说他办事干练坚忍又精通于刑狱法令,于是破格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在此期间赵高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决断讼案。赵高曾犯下重罪,秦王政让蒙毅(蒙恬弟弟)依法惩处,蒙毅判处赵高死刑并剥夺了他的官籍,但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南)驾崩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并矫诏赐死公子扶苏,囚禁蒙恬兄弟二人。秦二世登基后,赵高升任郎中令,怂恿秦二世清洗宗室及大臣,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和沙丘之变的主谋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出任中丞相,独揽朝政,因惧怕秦二世追究关东(函谷关以东)农民起义军之事遂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后立秦王子婴,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沙丘之变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山,并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期间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随同前往。同年六月,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时患病,到达沙丘宫平台时已经病危。秦始皇立遗诏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为其主持葬礼,遗诏还没交给使者发出时秦始皇已经驾崩,随行者只有公子胡亥、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驾崩,国内储君未定,应当封锁消息,于是将秦始皇的遗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和往常一样,又派一名宦官假扮秦始皇批阅奏折。 赵高扣留了秦始皇的遗诏,对胡亥说:“陛下驾崩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扶苏到达咸阳后就登基,而你却连寸土的封地也没有,你准备怎么办?”胡亥说:“本来就这样啊。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未下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赵高说:“并非如此,如今天下的形势,都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里掌握着,希望你三思。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能一样吗?”胡亥说:“废长立幼,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的才能浅薄而依靠别人的帮助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会不服我,我自受其害,国家也会因此而灭亡。”赵高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王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出公为了平乱,出兵欲杀他的父亲蒯聩,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顾忌小节而忘记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会后悔,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胡亥长叹一声说:“现在陛下大行,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这样怎么去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啊时间,短到来不及谋划了。把餐点带在身上不吃,骑马飞奔,还怕迟了时间呢!” 成功说服胡亥后,赵高指出计划要想成功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并向胡亥推荐自己亲自前去说服李斯。赵高对李斯说:“陛下驾崩,遗诏未送出,没人知道这件事,陛下赐给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你我做为人臣应当议论的事!”赵高说:“您和蒙恬相比,谁更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深远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李斯说:“在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赵高说:“我在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能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着通侯之印告老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教他学习法律已经有好几年,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考虑一下再决定。”李斯说:“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高说:“看似平安却可能是危险的,危险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是圣明的人呢?”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苟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应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万物随之重生,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更换太子,晋国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君位,哥哥公子纠被杀死;商纣王杀死比干,又不听从箕子、微子的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命,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怎么能参与这种阴谋呢?”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想该怎么办吧。”李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何处将寄托我的命运呢?”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赞同了赵高和胡亥的计划。赵高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赵高与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又派使者矫诏以戍边无功和诽谤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蒙恬,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扶苏得到诏书后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于阳周(今陕西省泾川县北)。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得知消息后大喜,率巡游部队从井陉山经九原郡返回咸阳。因途中路程较长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李斯、赵高等命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臭气。巡游部队回到咸阳后为秦始皇发丧,胡亥正式登基为帝,为秦二世,赵高因功加封为郎中令,在宫中辅佐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又采纳赵高的建议,仿效秦始皇巡游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内。 谋害蒙恬、蒙毅兄弟 蒙毅因先前依法严厉惩处赵高而遭到他的怨恨,等到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日夜在秦二世面前毁谤蒙氏兄弟,搜罗罪状来弹劾他们。蒙毅曾在沙丘秦始皇病重时被派去祷告山川神灵,等到他返回时,秦始皇已经驾崩。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蒙毅曾经阻挠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建议立即处死蒙毅。秦二世不听子婴的劝谏,先将蒙毅囚禁于代郡,后派御史曲宫杀死蒙毅。蒙恬先前被囚禁于阳周,扶苏自杀身亡后,胡亥曾经想释放蒙恬,但在赵高的挑唆下,蒙恬最终服毒自尽。 诛杀宗室及群臣 有一次秦二世在宫中闲来无事向赵高感慨说“人生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跑过一样短暂”,又向赵高请教如何满足声色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颐享天年的方法。赵高趁机对秦二世说:“对于皇帝您登基的合法性,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弟,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上皇位,这些人都心有怨恨很不服气,恐怕他们将来要闹事。我之所以提心吊胆,是害怕会生祸乱,陛下您又怎么能尽情享乐呢?”他建议秦二世疏远骨肉兄弟和前朝重臣,实行严酷刑法将其中犯法的和受牵连的全部杀死,甚至灭族,然后重新任命自己的亲信。这样就能杜绝祸患,宗族和大臣也能对皇帝感恩戴德,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的纵情享乐了。秦二世十分赞同赵高的观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命赵高审讯处理宗族及群臣。赵高借机杀死与自己有旧仇的博士正先等人,并将秦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在咸阳街市斩首示众,十个姐妹在杜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其财物全部没收归皇帝所有,诸公子和群臣中被连同治罪的不计其数,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谋害李斯 赵高的滥杀无辜造成与很多人结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于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为由劝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大臣,使皇帝显得不够圣明。他还劝秦二世深居宫中,与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们批奏决定,这样皇帝可以纵情享乐,大臣们也不敢把疑难的事情呈报,天下的人就能称皇帝为圣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于声色犬马,懒于处理政事,于是不再上朝,赵高独揽朝政。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陛下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赵高屡次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陛下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力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调查自己的消息后急忙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书后不以为然,并将调查李斯的任务交予赵高。赵高将李斯投入大牢,并将其亲属宾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没有自杀,他还幻想通过上书打动秦二世。李斯的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恨恨地说:“囚犯怎能给皇帝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谒者和侍中,轮流复审李斯。当李斯想翻供时,赵高就让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还以为是赵高的阴谋,不敢再翻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将判决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达三川郡调查李由时,他已经被项羽杀死。当使者返回时,赵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前208年,李斯被判处受五刑,在咸阳街市腰斩。李斯临死前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然后与其子抱头大哭,李斯父子随后被杀,同时被诛灭三族。 望夷宫之变 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任中丞相,封安武侯,朝中大小事务皆由赵高决断。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仍害怕群臣不肯服从,于是就牵着一只鹿在群臣面前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以为赵高在和自己开玩笑。赵高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最后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暗中迫害,朝中大臣越来越畏惧赵高,这就是成语“指鹿为马”的来历。 前207年,巨鹿之战爆发,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被项羽所击败,秦二世派使者斥责章邯,章邯心生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赵高不肯接见,司马欣害怕被杀于是逃走,赵高派人追捕但没有追上。司马欣回报章邯说赵高在朝中操纵大权,将军无论有无战功都要被杀,章邯被迫投降项羽,秦朝失去了最后的一道屏障。此时六国都已复国,函谷关以东都不归秦朝所控制,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而遭到杀身之祸,于是称病不去上朝。 此时秦二世正被分不清是鹿是马的事情所困扰,晚上又做梦梦见有白虎咬死他座驾左面的马,秦二世心中闷闷不乐,于是命太卜占卜。太卜说这是泾水的水神在作祟,于是秦二世前往上林苑斋戒,成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秦二世亲手将他射死。赵高于是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举报,说不知是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入上林苑中。赵高趁机劝秦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的人,这是天帝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您应该远离皇宫去祈祷消灾。”秦二世于是离开皇宫搬到望夷宫去居住。 秦二世打算祭祀泾水的水神,于是派人向河中沉入四匹白马,又派使者责问赵高关东盗贼的事情,赵高心中大为恐惧,于是暗中联络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郎中令赵成发动政变,想要废秦二世另立公子子婴。赵高先派赵成作为内应,声称有盗贼作乱,又命阎乐发兵抓捕盗贼。赵高同时派人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自己家中作为人质。阎乐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围望夷宫,杀死卫令后攻入宫中。他们一边攻击一面射箭,群臣内侍大为惊慌,有的逃窜,有的上前搏斗,参与搏斗的几十人都被杀死。赵成和阎乐一起进入秦二世的住所,用箭射向秦二世坐息的帷帐。秦二世大怒,召唤左右侍从,侍从们都因恐惧而四散奔逃,不肯上前搏斗,秦二世身边只有一个宦官随同,没有逃跑。秦二世逃入宫中,责怪宦官为何不早通报现在的状况,宦官说:“我能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什么也不敢说,假如我早说了,哪能活到现在?” 阎乐来到秦二世面前,历数秦二世骄横纵恣,屠杀吏民,众叛亲离的罪状,责令秦二世立即自杀。秦二世说想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又请求退位做个郡王,阎乐不同意;秦二世退一步说想做个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最后秦二世绝望的乞求想和那些公子们一样,与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替天下百姓处死你,虽然你说了很多话,我不敢向丞相报告。”他的士卒此时亦进入宫内。秦二世意识到末日来临,在阎乐的威逼下被迫自杀。 拥立子婴及身亡 秦二世死后,赵高想自立为帝,当他登上大殿时突然感觉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他还派使者联络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约定与关东诸侯共同瓜分秦朝,自立为王,但遭到刘邦的拒绝。赵高于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为君。赵高认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秦朝疆域日益缩小,称帝徒有虚名,应像过去一样称王,子婴于是在赵高和群臣的迎立下登基,为秦王子婴,随后用百姓的礼仪将秦二世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子婴斋戒了五天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害怕群臣讨伐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关东诸侯有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参拜祖庙,这是想趁我在祖庙的时候杀死我。我就推脱说有病去不了,丞相一定亲自来我这里,当他来的时候我们就趁机杀死他。”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前往,子婴坚决推辞,赵高果然亲自来请子婴,说:“国家大事,你怎么能不亲自前往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轶闻 王嘉的《拾遗记》记载秦王子婴登基数百日之后,赵高密谋将其杀害。子婴就寝于望夷宫时,夜晚梦见秦始皇的灵魂告知他天下将乱,当有同姓宗室来平定混乱。子婴第二天起床后怀疑赵高即将作乱,先将其囚禁于咸阳的监狱中,后将他悬置于井中,七天后也没有死。子婴又下令烹杀赵高,但镬中的水七天也没有沸腾,最终赵高被戮杀。子婴向狱吏询问是何缘故,狱吏说赵高曾经修炼过道术,冬天坐于寒冰,夏天卧于火炉,所以身体不觉寒热。赵高死后,子婴下令将他的尸身弃尸于路,而为赵高哭泣的人达上千家。又见一青雀从赵高的尸身中飞出,直入云霄。 争议 部分学者通过出土文献考证,推断赵高不是阉人,并且认为没有任何早期文献记载他是阉人的事实。但是史学界对此有统一认识,确实有更可靠的传世文献可以证明赵高为阉人,且不止一处。 关于赵高是否为宦官的说法尚存争议,唐代之前的史书并未指出赵高为宦官。赵高被认为是宦官的依据有两处,一是“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将隐宫解释为受宫刑者疗养康复的下蚕室;《史记集解·蒙恬列传》引徐广曰将隐宫解释为“为宦者”;《史记索隐·蒙恬列传》引刘氏云更是详细的描述为赵高其父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被官府罚作奴婢后与他人苟合生下赵高兄弟,继承其父的赵姓,赵高兄弟出生后又被处以宫刑。现代学者马非百根据《睡虎地秦简》考证“隐宫”一词乃是“隐官”的误写,隐官是秦朝官府设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满释放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赵高其母因触犯刑律遭处刑后被收入隐官,在此生下赵高兄弟,并无赵高兄弟受过宫刑一说。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明确地指出隐官一词不仅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是根据误字的望文生义。二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曾说“夫高,故宦人也”,《史记·蒙恬列传》也记载赵高有“宦籍”。马非百认为此处宦人应理解为老师,即赵高曾作为胡亥之师教授其刑狱之学;而宦籍应理解为官籍。裘锡圭认为“宦”本是为人臣仆的意思,郎官、谒者的官职本是门廊近侍,类似于家臣,故以“宦”称。李开元认为宦籍是内侍出入宫中的门籍,与赵高是否宦官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后,如果赵高真为宦官,有女婿阎乐也于情于理讲不通,明代学者郎瑛所着《七修类稿》认为赵高的女儿为养女。 此外,李开元从沙丘之变赵高与李斯的对话“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中结合史料推断赵高以史学童身份进入学室,后通过考试选拔成为尚书卒史后进入秦宫任职,并推算赵高出生于前258年,寿命52岁,但此观点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证。 著作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周宣王时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西汉时期,闾里书师将三篇以六十字为一章合并为《苍颉篇》,共五十五章。西汉时期又称《仓颉》、《爰历》、《博学》为三苍。但因种种原因《苍颉篇》文字大都失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