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本来是人质的儿子,他是如何能成为秦王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8月10日),嬴姓,赵氏,名政,时称赵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是秦庄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出土《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中称其为赵正。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 引述《世本》称其为赵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后世通称嬴政,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他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十三岁即位,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并重用李斯、尉缭,三十九岁时灭亡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 ,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国政治史上两千余年之专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但另 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过重,是秦朝在他死后3年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 自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过去“天子”、“君”、“王”等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自称“秦始皇帝”,简称“始皇帝”: “始”有最初、首次的意思,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一词主要引用“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从中抽取“皇”字和“帝”字结合而成。秦始皇显然希望透过这个头衔,以示自己不逊于黄帝的地位和威望。 “皇”的意思指“大”或“辉煌”,通常是古代中国人对“天庭”的称谓,如皇天;皇穹(指天帝)等。 “帝”的意思指“天帝”、“上帝”,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是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受命于天”,反映了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人间的统治者。 正式称谓 “秦始皇帝”和“始皇帝”的称谓,首见于西汉太史公司马迁著作的《太史公书》,即《史记》,其中“秦始皇帝”出自《秦本纪》,而“始皇帝”则出自《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由于秦始皇首度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故此秦始皇的正式称谓应 为“秦始皇帝”。 人质之子 参见:奇货可居 嬴政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父亲是秦公子异人(有一说为吕不韦),母亲是赵姬。 由于秦昭襄王采用了范睢“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近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停战。按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需要互换人质(质子)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质子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即秦庄襄王),异人当时是被秦昭襄王 立为太子的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的其中一个庶子。异人有20多个兄弟,加上他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因此他继承王位的机会很低。更不幸的是,由于秦赵两国已发生数次的军事冲突,因此异人在赵国的待遇并不好。 异人就这样成为赵国的人质,但是濮阳大商人吕不韦却改变他晚年的命运。吕不韦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成了异人的朋友。当时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已即位为秦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但华阳夫人无子,吕不韦便亲自游说华阳夫人之弟 阳泉君,指秦王年事已高,如无意外子傒便会登位,必重用士仓,阳泉君的权势就会烟消云散。阳泉君大惊下问计于吕,吕不韦巧施簧舌,指异人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太子,异人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作为国舅的阳泉君,在 权势方面也就得到保障。 阳泉君被吕不韦说服,同意游说王后,王后便要求赵国将公子异人遣返秦国。 安然返秦 异人的返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赵国不允异人返国,吕不韦不得不亲自游说赵孝成王,指秦国不会因为一个质子而放弃攻赵,但若厚礼相送异人返秦登上王位,便可以赢得未来秦王的友谊,而且吕不韦更称现时秦孝文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赵国尽管以异人为 质,秦国也随时可以另立秦王,赵国只会一无所得,最终赵王同意异人返国。 自返秦后,吕不韦便让异人穿着楚服拜见王后,王后大悦并替异人改名为“楚”,史称“子楚”。其后子楚在秦王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秦孝文王大悦,在丞相面前称儿子们没人比得上子楚,同时在华阳王后劝说下将子楚立为太子。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驾崩,享年54岁。随后太子子楚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兼封文信侯,赐食邑蓝田十二县,并继续秉承“远交近攻”的国策,对三晋(韩赵魏三国)开战,以确立秦国的强势地位 。不过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后便驾崩,享年35岁,时年13岁的嬴政因而正式坐上秦王的宝座。 身世之谜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是秦庄襄王子楚与赵姬所生。但《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吕不韦将赵姬馈赠给子楚时,已经知道她怀孕,亦即是说嬴政很有可能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东汉史家班固亦引用此说法,在他的著作《汉书》中称嬴政为吕不韦之 私生子。 “奇货可居”的故事是作为秦始皇嬴政身世的主要证明,分别记载在《战国策》及《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但即使是同一个故事,在细节上仍有不少出入,现摘录下表如下: 细节《史记》版本《战国策》版本 吕不韦的籍贯阳翟人濮阳人 吕不韦与子楚的初次会面秦昭襄王在位后期秦孝文王在位时 吕不韦游说对象华阳夫人之姊,未提及秦孝文王之子子傒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并提及若秦孝文王之子子傒登位,必重用士仓,阳泉君的权势就会烟消云散。 子楚返秦经过于邯郸之围期间逃亡赴秦吕不韦成功游说赵孝成王使其放子楚回国。 吕不韦所封食邑河南雒阳十万户蓝田十二县 吕不韦献姬一事有详细记载没有记载 历代史家均相信《史记》所载,其中以清人梁玉绳为之辩论最力,但梁却跟很多文人,包括明人王世贞及汤聘尹一样,质疑“不韦献匿身姬”的说法;在他所着的《史记志疑》中,根据唐初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所云:“十月而产,妇人大期”,但《史记》却以 十二月作大期,此外亦指出若赵姬未足月就生下嬴政,子楚绝无不知的道理,而且修史很多时候服务于政治,为了证明本朝得位“顺天应人”,对前朝故事总有曲笔、污蔑之辞,可信性存疑,由于汉承秦祚、恶尽归秦,司马迁总不能公然在史书中翻案,故此特意记下生 秦始皇的年月,至于一般人相信“不韦献匿身姬”一事应为误读《史记》的缘故。翻译《吕氏春秋》的外国学者约翰·诺伯洛克(John Knoblock)教授及杰弗瑞·瑞杰尔(Jeffrey Riegel)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是用以诽谤秦始皇及吕不韦,而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吕不 韦生父论”中所谓的赵姬“怀胎十二个月”,根本就不可能成立,这是因为人类的妊娠时间只有266天(不足九个月)。 近代治先秦史名家马非百不但质疑“不韦献匿身姬”,更指《史记》中“奇货可居”的版本实属伪造,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吕不韦封邑的记载。据《汉书·地理志》所言,秦代并无河南之名,庄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至汉高祖时,始改名河南郡。吕不韦之采邑显然不 会是河南郡,而是《战国策》所记载的“蓝田十二县”。此外,马非百指司马迁在记述六国史事时,多数引用《战国策》,惟独“奇货可居”一事别据他说,令人奇怪。此外,“不韦献匿身姬”一事只在《史记》记载,并没有其他同时代的文献记录,按照郭沫若在《十 批判书》的说法,在史学上属于“孤证”,可信性成疑。 即位 嬴政即位当年,晋阳发生叛乱,后被秦将蒙骜迅速平定。 由于年龄尚幼的关系,嬴政尊称相国吕不韦为仲父主持国政,以蒙骜、王??、麃公等为将军。 当时各诸侯国的贵族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都会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门下的,皆收留下来并供养他们,这些被供养的人一般称为“食客”,供养食客众多名扬天下的,则以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及楚国春申君)为首。吕不韦自 地位巩固后,感叹以秦国之强,居然在养士方面不如战国四公子,因此亦大力招揽食客,并重金礼聘许多有学问的人,其门下食客一度达三千人。他更授意自己的食客编撰《吕氏春秋》,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 据日本就实大学综合历史学系李开元教授的分析,当时秦国的国政,完全掌握在三大外戚势力手中,分别是以嬴政的养祖母华阳夫人为代表的楚系外戚,嬴政真正祖母夏姬为代表的韩系外戚,以及嬴政生母赵姬为代表的赵系外戚,这三大外戚势力的倾轧,深刻地影 响嬴政即位初期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