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真的没识空城计吗?他为什么要撤兵放走诸葛亮?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5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说到空城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在编者看来,当时司马懿放走诸葛亮,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狡兔死,走狗烹,只有放走了诸葛亮,司马懿才能继续率领大军在外,摆脱魏主的控制。魏国在面对诸葛亮的数次北伐时,曾反复启用司马懿。这就说明当时的司马懿是不被魏主所信任的,当时的魏主在刻意打压雪藏着司马懿,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魏主才会拿出司马懿用一用。一旦魏国外在的威胁不存在了,那么魏主必然不会留下自己所不信任的司马懿。咱们来看看空城计的几处细节。 首先,当时司马懿的麾下有十五万大军,而诸葛亮这边却只有两千多人。司马懿不敢攻城,是担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那他为什么不派人进城去探明究竟呢?其次,当时司马懿亲率大军来到城下,眼见诸葛亮高坐于城楼之上,气度从容。肉眼都能看见诸葛亮了,说明二人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司马懿为何不让军中的神射手射诸葛亮一箭呢?即使城中有埋伏,诸葛亮死了蜀军不也会大乱吗? 再次,司马懿认为城中有诸葛亮设下的伏兵,但明面上也是司马懿在人数上占优啊。司马懿为何不围城一段时间呢?最后,曹军探马探明西城外的情况后,立即将情况禀报给了司马懿。当时率大军疾驰而来的司马懿,先是笑了笑随后又下令三军止步。随后司马懿又告诉儿子司马昭:诸葛亮恐怕在城中设下了伏兵。而司马昭却回答司马懿道: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不曾用险计。 司马昭的言外之意便是:城里应该没有伏兵呀?但“空城计”,又很不符合诸葛亮,一贯谨慎的行事作风?这就说明司马昭都已经看出诸葛亮在虚张声势了,难道司马懿会看不出来?最终沉思良久的司马懿,下令三军撤退。这时司马懿身边的人却又提出了疑问,何不派人进城去试探一番虚实?司马懿当即怒道:汝辈岂知?宜速退。这就说明当时的司马懿,是不允许手下人质疑自己撤退命令的,他怕攻城会发生变数。这一变数就是蜀军失去诸葛亮。当时另一边的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诸葛亮先是让两名童子,打开城门清扫城门前的尘土,随后他自己在城楼上抚琴给司马懿听。 诸葛亮在用琴声向司马懿表达着什么意思呢?咱俩可是战场知音,不应该在此刻决一生死呀!占尽优势的司马懿之所以会放诸葛亮一马,其实和当时的大背景有关。此时正是诸葛亮第一次主持北伐,马谡刚刚在街亭兵败。而司马懿也是刚刚领魏主之命,率军前来支援曹真。 被曹家雪藏多年的司马懿,会希望战事尽早结束吗?自己捉了诸葛亮,战事很快结束,司马懿会不会再次被魏主雪藏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此时张郃已经解了陇右之困,作为不被魏主信任的臣子,司马懿急需要去做的事,是为自己谋利。诸葛亮活着,司马懿以后还有领兵外出的机会。随之有了活动空间的司马懿,才能为自己家族谋划。 司马懿在临终之际曾有过一番感叹:我在魏国做官多年,人皆称我心怀异志。对此我总是感到十分惊骇,行事越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说明司马懿一直被魏主防备,打压着。诸葛亮活着,司马懿才能有摆脱魏主控制的机会。纵观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数次相斗,只有一次诸葛亮对司马懿下了狠手。那次便是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的,上方谷之战。当时的诸葛亮已经老迈,自感时日无多的他,终于对司马懿下了狠手。 司马懿和诸葛亮彼此都是希望对方存在的。因为诸葛亮活着,司马懿能外出接触兵权。司马懿活着领兵会被魏主所猜忌,这位老对手的用兵方式也是诸葛亮也是十分熟悉的。上方谷一场大火拯救了司马懿,让诸葛亮感叹蜀国时运不济并吐了血。但当时曹军士气低迷,诸葛亮何不乘胜追击?大火虽然熄灭了,诸葛亮也可以命人放箭,射杀了司马懿呀?与其说诸葛亮是在感叹蜀国时运不济,不如说他是在感叹自己时日无多。终于对司马懿下了死手的诸葛亮,是想趁着自己还活着,一战竟全功。自己多年培养的对手,是魏主多年的依赖。上方谷之战,诸葛亮所求的不只是杀了司马懿,他还要劫灭曹军主力。这样诸葛亮才能借势攻破魏主的心理防线,让蜀国吞掉魏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