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古发现》出版20周年专家座谈研讨会举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2/12 12:12:42 未知 华夏 曾江 廖丽 参加讨论
《成都考古发现》出版20周年专家座谈研讨会举行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华夏 曾江 通讯员 廖丽)10月24日,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成都考古发现》出版20周年专家座谈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张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闫向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社长洪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副主编杨晖,《文物》杂志副主编杨冠华,中国文物报社编审李政等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长孙莉主持。 自2001年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编著出版了《成都考古发现》(1999—2018)共计20册,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共计发表考古调查、发掘年度报告425篇,内容涵盖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东北地区、川东三峡地区等地域,包括了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并有相当数量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 颜劲松表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科学出版社联合召开《成都考古发现》出版二十周年专家座谈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田野考古资料的整理、公布方式及途径进行总结和探索的具体行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积极抓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继续做好城市考古的发掘与研究,积极参加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充分利用成都考古中心的建成和对外开放的机会,全面做好各方面工作,争取取得更大成绩,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成都力量。 闫向东表示,《成都考古发现》开创了中国考古界出版年度报告集的先河,丰富了我国考古学术著作的出版门类,培育了一支享誉业内的专家团队、塑造了自身学术品牌、启发与影响了其他学术团队,为阐释四川地区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表示,正像俞伟超先生在给《成都考古发现》第一册“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人类文化是有区域性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着的。考古学文化所涵盖的区域范围往往更小,区域性更明显,因此,对特定区域考古遗存的研究,就成为考古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以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考古遗存为研究对象,在过去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向学界贡献了近2000万字的成果。20年来,在四川省内外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全省乃至周边地区史前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业已建构起来,目前正在以此为基础,围绕古代的环境、资源、技术、经济、社会、信仰等众多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了这样的成果基础,成都、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考古文物事业的发展当更加值得期待。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教授表示,厚重的20册《成都考古发现》见证了成都文物考古工作的迅猛发展,其学术价值及示范性,已经远超出成都考古本身。它创先以3年为一个发掘、整理、撰写和出版周期,保证了考古资料刊布的时效性和完整性,这些材料也触发了大量思考,成为学术新知的源泉,一批年轻考古工作者以其为阵地,与其同成长,田野发掘和报告撰写水平得以明显提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西云教授表示,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学科特色,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石,是考古学科生生不息的源泉。及时发表田野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的规范,是考古学者的责任,是考古学科不断前进的条件。中国考古学形成了全面、客观、及时地发表田野考古资料的优良传统,保障了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编辑出版田野考古报告集《成都考古发现》,为学界奉献了大量珍贵的田野考古资料,也为其他考古机构树立了榜样。深入研究这些资料,促进学术繁荣,是学界共同的使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新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地方考古研究机构的工作年报,《成都考古发现》坚持出版了20年,这在国内考古研究机构中还是首例,这对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很有必要,也很不容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全国的同行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期望成都市的作法在全国推广,成为所有考古研究机构的惯例,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科建设与发展。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表示,编写和出版考古报告,是田野考古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形成新考古文献的唯一标志,是发掘者应有的基本素养,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成都考古发现》作为刊载成都平原及周邻地区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的专业集刊,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无限的生命力。20年坚守,体现了成都考古人持之以恒的学术追求和材料至上的职业操守。20本报告,承载的是成都平原古代先民别具地域风格和时代特色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浸润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诸多考古工作者掘铲指路、文物写史的奋斗故事。《成都考古发现》是在苏秉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指导下区域考古得以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经”类史料,这类报告查起来集中、用起来方便,极具创新性和引领性,理当成为行业效仿的标杆、学界追随的榜样,值得学习、更值得推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水涛表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20年里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成就,如成都十二桥、商业街船棺、金沙等遗址的发现,新津宝墩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茂县营盘山等地点的发现,这些工作对于揭示巴蜀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开启了成都平原史前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新时代,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巴蜀文明的认识。这些连续的发现表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同仁具有宏大的学术视野和心胸,不将成都的考古仅仅局限在成都平原之内来谋篇和布局,也引领了全国各地区域文明研究的潮流和走向。 研讨会现场 通讯员/供图 《成都考古发现》书影 通讯员/供图 与会人员合影 通讯员/供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