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民族文化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10:11:42 未知 赵慧杰 参加讨论
西北地区有着多民族频繁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并在历史长河中生发、融汇了多民族文化,既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也体现了各民族独有的特色。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期和多民族融合交往的现实情境中,西北民族地区从基层社区做起,延承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发挥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同心同力发展地方文旅产业,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 临夏八坊十三巷华丽变身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八坊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是在历史上商贾云集、茶马互市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2013年之前,这里还是临夏有名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城中村”。如今,八坊十三巷古朴整洁,居民与游客熙熙攘攘,场馆与商铺错落有致,是临夏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甘肃的城市新地标。 为了改善民生,临夏州政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城市建设与民族社区改造相契合。2013年起,着手对老八坊社区进行修缮与升级,并将“围寺而居”的传统八坊文化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融合,突出了民族社区的特色优势。短短几年,八坊十三巷华丽变身为临夏州文化旅游的新亮点。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八坊十三巷榜上有名,这是对当地政府实施的以民为本、科学设计、创新思路、务实推进的民族社区善治实践的极大肯定。今天的新八坊因开放包容的民族特色汇聚了八方来客,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广泛、深入,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为了改变老八坊的贫困面貌,临夏州政府坚持以民为本,尊重原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为指导思想,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出力,不拆一房,不迁一户”的改造模式,在保持街区原有整体格局和群众生活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将八坊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困难群众生活改善和特色旅游开发培育等方面巧妙结合,充分激发与运用民族社区的特色优势,借助少数民族非遗的力量,发展民俗文化、商贸及旅游,让原本留不住人的老旧社区,成了文化闪亮、商贸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热点。新八坊更是带领着临夏各民族不断增进尊重与互助,共同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促进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创保护模式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造后的新八坊,民居与文化场馆交错。临夏州政府将45处公房院落改建为民俗馆、手工艺馆、人物故事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融合,大力支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激励企业与商户开拓创新,引导八坊居民实现创收增收,打造开放、包容、充满个性与活力,集文化、旅游、商贸和宜居为一体的崭新社区。 1.以少数民族非遗为载体,促进文化发展与民族交融。 新八坊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场馆,“八坊民俗馆”以原有房屋格局和可用空间为依据,集中呈现了八坊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融入了回、汉、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如砖雕、木刻、彩绘等,是临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手工艺馆”汇集了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等民族的特色非遗项目,如砖雕、木雕、蛋雕、泥塑和雕刻葫芦等。政府大力支持民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长期在此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传习场馆,让曾经藏于深巷的传统手工艺进入人们的视野,更是为走进八坊的每一个人打开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非遗馆”则展陈了河州平弦、保安腰刀、手工挂毯等各级非遗项目,通过不同的技艺、作品与表现形式,展现了临夏多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新八坊的非遗展示、传承人的传习活动以及非遗商品的流通,为各族人民提供了感受非遗魅力、了解各族文化的机会,使其对非遗内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不仅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也推动了当地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效地促进着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2.焕发文旅市场新活力,增强发展创新内生动力。 通过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挖掘与提升,八坊十三巷的改造既保护了民族民俗文化,又开发了旅游资源与市场。更主要的是,当地政府、文旅部门多措并举,焕发市场活力,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拓宽居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居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质的转变。 临夏州将少数民族非遗与旅游有机融合,将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提升,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非遗旅游产品,激发文旅市场全新活力,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优化旅游体验感。政府间各职能部门相互融合,加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打造有特色、有服务、有规模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与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地方政府以务实举措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促进文旅产品升级,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创新中谋求新发展。同时,借助对口帮扶省份与企业的支持,开发与优化地方特产、非遗产品等物产的市场,运用消费市场这个天然工具,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企业与商户转型、创新。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让非遗好物与市场密切对接,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鼓励原住户创业就业,引导居民发展特色商业,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激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八坊十三巷从老旧棚户区转变为临夏文旅新地标,可以说是“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的新时代样本,这离不开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临夏州党委不忘初心,坚定贯彻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一方百姓谋幸福。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创建有利于多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社会环境,创新传承少数民族非遗,助推民族社区与地区全面发展;坚持共享、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促进多民族交融与团结,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包容、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