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西沙癸丑海战:这是中国,你们立即滚蛋!

南海舰队,榆林基地碧蓝的海水拍打着白色沙滩,军港里战舰拥波慢摇,远处烈日下,几队海军战士挥汗如雨,正紧张而有序地从4艘陈灰色猎潜艇上卸下大大小小设备,吊放岸上,这是4艘国产6604型猎潜艇,设计源自二战苏制"喀朗施塔得"级猎潜艇,使用至今,这批艇艇龄已近10年,艇上设备老化陈旧几近退役。从艇上卸下得设备,被换上不远处另外2艘6604,她们的舷号是271、274。

天空中时而走过一片厚云,云影划过战舰和忙碌的水兵,指挥声和号子声不时响起,远方隐约飘来样板戏亢奋而渺细的唱板。码头旁的楼上,一位身材魁梧的海军军官站在窗边,看着这6条舰艇,眉头渐渐紧收,他就是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

这一年是1974年,当时的中国北方已是严冬腊月,南方却热浪阵阵,在这热浪中,文化大革命渐渐进入批林批孔阶段。

2年前,尼克松为了赢得选举,下定决心从南越撤军,撤军前,他把大量美军装备留给了南越总统阮文绍,算是尽到友邦最后一点责任。军事实力的增长无助于南越极端恶化的社会矛盾,北方越共的压力一天天增强,阮文绍必须做点什么来挽回危局了。他的选项是南沙和西沙。他的选择似乎很有道理,南沙距我国大陆上千海里,实属中国海军鞭长莫及之地。西沙距我大陆虽近,但当时南越海军连收美军10余艘战舰,装备水平远超我南海舰队。如此想来,他完全有恃无恐了。

1973年8月,南越派兵占领南沙多个岛礁,并宣布南沙划归其福绥省,之后又将登岛部队北调岘港,准备如法炮制再占西沙(当时越军已登驻西沙珊瑚岛)。对此,毛主席早有判断,1972年初就下令召开三部四方会议解决西沙设防。三部指国防、外交、交通3部,四方则是广州军区、海军、外交部新闻司和交通部水产局。这些部门都与西沙问题紧密相关。毛主席要求西沙防御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要"铜墙铁壁,上不封顶 "。会议上一个重要决定是,在西沙永兴岛建筑能停靠千吨级舰船的码头及机场,并调猎潜艇74大队进驻,把永兴建成支持西沙防务的重要基地;同时派遣渔民、民兵挤走珊瑚岛越军。然而十年动乱误事,直到1974年码头仍未全部完工,调74大队及收复珊瑚岛也无果而终。

十年动乱对西沙防务的影响远不止此点。十年动乱中虽有"军队不能乱"的训令,但海军仍被全员卷入,正常作训受到严重影响,平时只搞些锚地集训,基本没有大型演习。作战舰艇,尤其是舰龄偏长的老舰,往往失修。海军情报工作也受影响不浅,海军榆林基地原设越海情报站一个,负责搜集分析越南海军情报,但该站于1970年左右被停掉,致使海军无法及时掌握南越海军动向,南海舰队后来的备战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一度比较被动。南海舰队最前沿的榆林基地竟是靠出海渔民的口述来了解西沙情况的。

直到1974年1月14日,榆林基地才首次由军方渠道获知西沙局势,当日,南海舰队通报,南越舰艇正在岘港和金兰湾以东活动,有来西沙的可能,要求榆林基地组织一次西沙巡逻,护渔护航应对南越行动。

此时,榆林基地及各编队主要领导均在湛江参加南海舰队年度军训会议,只有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和胡胜辉在家。职业的敏感使两人早已闻到隐约的战斗气息,备航工作早已展开,二人约定分工,魏出海指挥,胡在家主持。

1974年的南海舰队家底单薄堪称贫寒。榆林基地也是全舰队最有战斗力的护卫舰大队4条舰,日降炮舰" 南宁"号早已超期服役,百病缠身,正在广州厂修,另3条新式65型火炮护卫舰(舷号214、231、232)由于辅机、炉灶、通信电台等设备存在故障已确定日期准备返厂修理。其余炮艇、鱼雷艇吨位太小,航程有限,难以出远海作战。这样一来,魏鸣森手里只剩下6艘6604型猎潜艇了,这6条艇原本就要被新式 037型取代,只保留少量用于训练。但是此刻她们的命运发生逆转。海军士兵们选出舰况较好的2艘,再把各艇状态最好的设备攒在上面,拼出了271和 274。

6604型猎潜艇是根据我与苏联"六四协定"引进建造的小型猎潜艇,1954-1957年间共建成14艘,其中6艘在榆林73大队服役。该型艇长49.5米、宽6.2米、排水量319吨,设计最大航速18节,但经年使用,到1974年时,最高只能跑到12节了。

作为一艘百吨级舰艇,6604型艇火力比较了得,前主炮为1门单管85炮,后甲板2门单管37炮,另配 12.7毫米机枪及火箭深弹。85炮为苏制1941年式52倍径舰炮,该炮曾广泛装备于二战苏军小型舰艇。该炮最大射程15000米,射速15~18发/ 分,采用液压式复进机,设有后部敞开式炮罩,可抵御炮口冲击波及炮弹破片,一个85炮组共有成员8名。由于生产年代早,自动化程度低,开火时,炮组几乎全员都在甲板作业,易受敌火伤害。

该艇名为猎潜,但在我军实际使用中,更多地是在做低烈度的日常巡逻、护渔等任务,不属一线战斗舰艇。然而此时情况急迫,我军已别无选项。当时正值冬季,东北季风盛行,南海海区风大浪高,小艇出海困难较大,6604出海效果究竟如何,不能不令人蹇眉。

走!立即走!——总参副参谋长向仲华

15日,越16号驱逐舰侵入永乐群岛海域挑衅我南海渔业公司402、407号渔船,并炮击我甘泉岛国旗。西沙气氛骤然紧张,当日夜23时,南海舰队再次致电榆林同意使用猎潜艇巡逻,并建议如风浪过大,则使用扫雷舰。

当时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有6610型扫雷舰可用,该型舰排水量600吨左右,航海性能肯定优于猎潜艇,但其航速极慢,最大航速不到10节,且武器较弱,再加上远在广州,调拨费时,从一开始就被魏鸣森排除在考虑之外。

16日9时,南海舰队再电榆林要求编队立即出发巡逻,经永兴至甘泉与渔船会合,后返永兴待命。此时,我军对前线情况的掌握仍有偏差,因此电文中多次出现"巡逻"2字,但根据渔民报告及南越在南沙作为,榆林基地判定此次任务很可能不只巡逻那么简单,因此备航工作完全立足于打,73大队此时正有一批老兵要退役,一听说有仗要打,死活不肯走了,软磨硬泡,愣是挤上了271、274。结果这2艘艇不仅聚合了全大队的装备精华,更聚合了人员的精华,两艇均超员,部分战位出现双岗。在瞬息万变、缺乏后勤支持的海战场上,熟练老兵简直是舰艇最宝贵的财富。

掌握准确的情报是战斗胜利的重要前提,但此时的榆林基地,由于越海情报站被撤,不仅无法提供实时情报,甚至连南越舰队的详细情况也难以提供,编队出发前,能找到的全部越军资料只有一本《美军舰艇识别手册》和一本《美军飞机识别手册》,十年动乱对海军战斗力的影响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16日中午,海上编队指挥班子(简称海指)正式确定,魏鸣森副司令员任指挥员,271为指挥艇,魏鸣森与73大队大队长王克强、政委王崇云、基地作战处长王锡纯登艇指挥;274为预备指挥艇,73大队副大队长罗梅盛登艇指挥。榆林基地则组建以胡胜辉副司令员为主的作战组(简称岸指)。指挥组向上级建议直航甘泉,较之永兴中转方案,该航线可节省23小时。

16日下午14时,舰队转来总参指示:猎潜艇先到永兴待命,启航时间报广州军区,越快越好!并嘱咐遇敌注意说理斗争,坚持三不原则(不主动惹事,不先打第一枪,不能吃亏)。指挥组立即报广州军区预计17时启航,次日8时到。

这里要介绍一下当时我军的指挥层次,南海舰队是兵团级别,因此指挥链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军委(总参)-广州军区-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海指、岸指),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个系统存在层次太多、反应速度慢的缺点,因此随着事态的发展,广州军区甚至总参多次跨过舰队一级,直接对海指越级指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