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谈三大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三大体系”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24/12/12 10:12:18 未知 王巍 参加讨论
从1921年10月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的发掘到2021年10月,中国现代考古学整整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100年中,中国考古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百年的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发掘个别史前和历史时期的遗址,到形成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辽金元明清考古等各时代的考古学领域。除了传统考古学研究之外,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发掘和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形成越来越多的分支学科,如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分子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遥感考古,还有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美术考古等分支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的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的强力支持下,水下考古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等考古学关联学科也发展起来。可以说,现在的中国考古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体系。 2013年,考古学从原来属于历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成为一级学科。这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是几代考古人薪火相传,逐渐形成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包括,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实际出发,设置中国考古学的学术目标、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为了实现任务所实施的考古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等。除此以外,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还包括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学术传统与风格,概括起来就是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和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经过系统调查和认真发掘,以及科技考古的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分析这些遗存中包含的信息,进而阐释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百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考古学研究。例如,注重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导致生产关系变化和生产关系变化对社会演进发挥作用的考察,运用运动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不同人群及其创造的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变化关系;运用量变—质变原理,考察一个社会从文明因素的积累到文明社会形成的过程;注意考察导致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作用等。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术体系的特色之一是以追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追溯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目标。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很多意识、观念、价值观都有数千年的产生、发展、传承过程。中华儿女都希望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的文明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些除了历史文献记载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考古学通过实物资料来进行揭示。这种对历史文化发展、文明演进过程的追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民了解自己的祖先的愿望,而且也可为当前和今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历史经验。换言之,中国的考古学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还希望了解为什么发生?不仅仅要知道中华民族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还希望探知今后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中国考古学不同于研究其他古老文明的重要特色。 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另一个特点是,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结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延绵不断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有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埋藏在地下,还有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还有地下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简牍、碑刻等文字资料。所以,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当中,研究的对象除了田野考古发掘获得资料之外,传世的历史文献也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以田野考古为基础,注重从田野考古中获取信息,并通过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方法手段,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并与古史传说和相关历史文献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揭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揭示中华文明的演化进程,揭示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中华大地各区域内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与域外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以上构成了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主要特点。 在欧美的少部分学者中,存在一种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批评,认为中国考古学存在文献学倾向,缺乏考古学的“独立性”或者“纯洁性”。我们认为,中国考古学从考古资料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中华文明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不仅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然要走的学术道路。固然,这些历史文献多是出于史家之手,对史料的取舍和评价难免受史家自身意识、观点的影响,但还是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古史传说是后世史家根据留传下的各种历史信息进行的概括,或多或少地保存了历史的影子,许多古史传说越来越多地被考古发现所证实,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研究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能对这些历史文献视而不见,而去追求考古学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从考古资料出发,科学地进行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对资料的分析,在对这些资料进行阐释时,再结合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这是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话语体系是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紧密相连的。中国考古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术话语表达方式。例如,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从单个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到一个区域内不同年代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的研究,再到文化因素分析和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就是学术研究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思路不断更新、话语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再如,实施了20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运用中国古代文献遗留下来的“国”和“邦”的概念,用“古国文明”或“邦国文明”来表达夏商周王国文明之前的初期文明阶段,而不套用国际人类学界习用的“酋邦”的概念,便是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的符合自身历史特点话语体系的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等夏代之前都邑的考古发现,结合世界其他区域的原生文明的考古发现,概括出符合中国实际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从考古遗存中辨识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中国古代都城研究、古代陵墓制度研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等,都充分地展现出中国考古学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色和话语体系。 当前,走过了百年历程的中国考古学正在开始一个新的百年征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认真回顾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轨迹,总结经验,对于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应当贯穿在每位考古工作者每一项考古工作之中。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严谨求实,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让材料牵着鼻子走”,这是中国考古学百年来形成的优秀学术传统,是弥足珍贵的治学法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