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俄罗斯汉学的过去与现在(2)


    苏俄汉学:成就辉煌
    经历了1917年十月革命洗礼的俄国知识分子,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重新塑造了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汉学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改造苏俄汉学的研究思想,调整了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建设全新的苏联汉学。而实现从俄国旧汉学到苏联新汉学转变的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一位天才的年轻学者身上,他就是被郭沫若呼作“阿翰林”的阿理克院士。阿理克在汉学诸多领域均有不凡建树,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化研究领域成就尤为突出,还为苏联培养了大批汉学的中坚力量。阿理克学派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沙畹等法国汉学家开创的微观研究方法,强调汉语修养,重视文本翻译与研究。时至今日,圣彼得堡的汉学家们依然保持着这些优良传统,与以当代中国研究为主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形成鲜明对照。
    苏联汉学成就辉煌,发展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征。“大”是苏联汉学的第一个特点。苏联时期建立了众多中国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如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和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机构设置完备,研究人员众多,研究实力雄厚。第二个特点是“全”,即在汉学分科之后的所有中国研究领域内,都有苏联汉学家的探索,几乎找不到没有涉足的中国研究领域。第三个特点是“专”,即所有汉学家都受过良好的汉学教育和学术训练,大多穷其毕生精力在某一领域或对某一问题进行长期而深入的研究。除了一些对华论战的文章和书籍外,多数著作显示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和成熟的研究方法。甚至出现了几个汉学世家,几代人都选择中国研究作为终身职业。第四个特点是社会影响较大。苏联时期汉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有机会出版,发行量也比较大,尤其是中国的文学作品译本,印数一般都在万册以上,加之图书价格便宜,苏联读者更易读到本国汉学家的作品。当然,由于苏联汉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主导倾向,在国际汉学界自成一体,与西方汉学互动和交流不足,致使其学术影响受到局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