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弘扬卫国战争文化的战略考量
http://www.newdu.com 2025/01/10 10:01:14 新华网 newdu 参加讨论
新华网莫斯科5月6日电(记者岳连国)彩色的回忆与黑白的现实交织,美丽年轻的女战士一个接一个牺牲在残酷的战场上。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上世纪7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以来,深植在无数人的记忆中。 今年卫国战争胜利日前夕,这部影片被重新拍摄并在俄罗斯上映,唤起年青一代对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认知与感悟。 1945年5月,苏联军民经过近4年的浴血奋战,以牺牲2700万人的代价战胜德国法西斯。之后,一大批反映卫国战争的优秀文艺作品相继涌现。时至今日,俄罗斯政府仍在继续致力于弘扬卫国战争文化,目的是继承和发扬苏联军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当代俄罗斯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艺实现传承 1941年,纳粹德军攻入苏联,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奇怀着沉痛悲愤的心情写下著名的诗篇:“起来,巨大的国家……” 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苏联《红星报》刊发了这首诗作《神圣的战争》。随即不久,这首诗被谱写成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也就是从这首诗开始,苏联文学中的二战题材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 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苏联时期,卫国战争题材一直是作家、诗人、剧作家的创作源泉。他们对整个战争进行了全方面描写,从前线写到后方,从最高司令部写到普通战壕,从大元帅写到普通战士,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诗歌和剧作。 任光宣说,与苏联时期相比,当前俄罗斯拍摄的卫国战争题材影片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影片进行包装,内容上不再着重描写战火连天的厮杀,而是更加侧重对人性的挖掘,对战争的反思,同时力求还原历史原貌。 2013年秋天,俄罗斯导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IMAX-3D巨幕影片《斯大林格勒》正式上映。邦达尔丘克表示,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不是为了描述战争的宏大场面,而是讲述在战争大背景下处于险境中的人的故事。 而新版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制片人里亚申说,重拍是为了赋予这部小说“新的电影生命”。 除电影推陈出新外,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也仍然在传唱。每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之际,俄电台和电视台都会播放卫国战争歌曲,各大城市纪念活动现场也会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 任光宣说,为了让青年人喜欢这些老歌,艺术家在节奏和演唱风格上对歌曲进行了适当改编,比如加上摇滚成分,或是让流行歌星来演唱,这也是一种传承的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当西方史学遭遇中国经学
- 下一篇:借“5·9”阅兵向世人展示俄有能力维护二战胜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