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秦俑传播中国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2/13 12:12:28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陆航 参加讨论
秦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俑面世后,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把秦俑作为文物展览的主角予以推介,继1982年第一个秦俑专题展在澳大利亚举办后,至今已出访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余座城市。秦俑军团所到之处,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盛夏时节,记者就秦俑的海内外巡展和文化交流等细节,采访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田静。 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神秘的秦始皇帝陵、磅礴的秦俑军阵,令无数人神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09年前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为何还要走出博物院进行文物外展? 田静:文物是全人类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了解昨天,珍视今天,展望明天。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园,在陵区内发现的秦俑以其庞大的阵列和高超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作为秦代文化的典范、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秦俑是战国至秦朝政治军事实力的缩影,是高度发达的秦代雕塑艺术与科技水平的明证,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近年来,秦俑随着“华夏瑰宝展”和“中华文明系列展”频繁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发挥了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秦俑的大规模、远距离、高频次出巡,让不同地区的人们无须奔波万里便能观赏体验中国古老的文化,更吸引人们到秦俑的故乡陕西亲眼目睹秦军将士的风采。 文物外展是向展出国家和地区介绍本国文化的主要方式,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中国古人的智慧通过文物展览绚烂绽放,促使境外观众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秦俑的恢宏气势和个体的写实甚至身高、服饰、表情、发髻、陶文,以及秦人在建造俑坑时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秦文化的特质。这些遗址、遗迹与秦俑吸引着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秦俑等文物随着不同专题的中国文物交流展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让许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秦俑的梦想。秦俑展览与图坦卡蒙墓宝藏、庞贝古城等展览一样,成为全球文物展览中最受青睐的品牌之一,秦俑也成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 架起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几十年来,秦俑的巡回展览,引起了全球性探讨和研究秦俑及秦文化的兴趣。为何说秦俑已经成为考古学界、文化界乃至国家间交流互鉴的最佳载体? 田静:近年来,秦俑应邀配合韩国“中国文化周”、美国“中国文化月”、德国“中国文化季”、法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展出。展览主办方表示,秦俑展是最受欢迎的展览,观众认为秦俑是中华五千年艺术品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近几十年来,秦俑的环球巡展就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注脚。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秦始皇陵文物及其秦俑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秦代科技水平的认识,大量的实证材料向现代人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美术史、军事史、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则从形体把握、神韵处理、色彩运用、细部刻画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写实的艺术风格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气势雄伟壮观的古代艺术群雕,同时留下了许多关于那个时代极富价值的历史记录和资料。 文化交流互鉴,如不同的文化坐在一起,讲述、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而博物馆作为留住文化根脉、传承文明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责任保护展示好文物,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以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 事实上,秦俑已经成为考古学界、文化界乃至国家间交流互鉴的最佳载体。秦俑的巡回展览,引起了全球性的探讨和研究秦俑、秦文化的兴趣,也为我们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平台,架起了国际社会了解、欣赏中国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国人民的友谊。同时,围绕秦俑展举办的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主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中外文明彼此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保护文化根脉 守护民族之魂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物展览的确是博物院的重要工作,但是随着秦始皇陵考古成为秦汉考古学乃至中国考古学研究体系的重点内容,学术界比较关注其考古工作的进展。 田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大型遗址博物院。自1979年开放参观至今,博物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陈列体系。除了秦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文官俑坑、百戏俑坑陈列厅等基本陈列外,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楚文物珍品展”等数十个临时展览,引进“罗马帝国文物特展”等展览,还采用新的筹展理念和展览模式,创出了边挖掘边保护边展出的展示模式,使观众“零距离”感受到了考古的神奇与魅力。 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从调查勘探着手,由点及面,逐步累积了秦始皇陵考古的材料基础;考古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体系化。同时,秦始皇陵考古也逐步成为秦汉考古学乃至中国考古学研究体系的重点内容。 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步开展了考古工作;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围绕封土发现了大量的重要遗存,奠定了秦始皇陵考古遗存及认识的基本框架;世纪之交,又发现发掘了一批重要的遗存,并对墓室开展了高科技的物探实验;2009年以来,随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成立,加大了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力度,通过对陵园以及更大范围的道路、门阙、墙垣等的系统勘探,陵墓的整体格局逐渐清晰。随着秦陵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将会有更多新的考古发现惊现于世。 《中国社会科学报》:秦俑作为秦始皇陵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否可以在大遗址的概念下,以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陵园为原点,面向整个大遗址,以整体观来系统思考、全面把握秦始皇帝陵的各类遗存? 田静:从20世纪50年代成立文管所,直到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以及1979年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开放,成为了秦始皇陵保护、展示的第一个里程碑。至今这40多年间,秦陵逐年加大保护力度。其间,1984年就提出了大遗址保护的设想。2009年2月,陕西省决定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秦始皇陵遗址的总体规划、长远建设、考古发掘、科研业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并组建了指挥部负责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的工程建设。至此,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秦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成立,为陵区文物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奠定了基础。 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历史文物,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大遗址之一,其文物工作应当上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我们要立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深入研究秦俑所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信息,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用秦俑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汤显祖家族墓园考古成果发布
- 下一篇: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