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
http://www.newdu.com 2024/12/13 12:12: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记者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纵观中国古代建都史,交通在历代都城选择时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隋唐时期,伴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渠道。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开封的水运优势逐渐受到了统治者青睐。但开封地处平原,有其天生的不利条件,因此有学者认为,交通优势成败了开封的都城地位。 交通便利是定都必备条件 在中国数千年建都史上,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会出于不同的考量因素选择不同城市作为国都。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李泉告诉记者,古代都城的选择大体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自然条件,有险可守,以抵御外来势力侵扰,保持政局稳定;二是经济因素,位于区域经济中心,以满足城市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三是地理位置,居全国之中,以政令通达,控制四方。虽然三个因素很难同时满足,但“便利的交通则可弥补许多方面的不足”。李泉分析说,虽无险可守,但便于调遣各地军队;虽非富庶之区,但便于从其他地区调运物资;虽不居中,但能够与各地保持密切的政治联系。越到古代社会后期,交通便利在都城选择时的重要性便越明显。正如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在考察中国都城史时发现,随着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变化,地理环境变迁,王朝对都城所在地之选择会因时因势而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交通便利均是都城选择的必备条件之一。 李泉分析说,古代陆运成本高且不稳定,水路交通则更加经济、便捷、稳定。同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海运风险太大,内河便成为水路运输的主要途径。自隋唐起,运河通航成为都城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宋元明清各朝,均依大运河建都,无一例外。 从南北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 为加强南北联系,隋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到唐代,大运河的作用逐渐凸显,不仅关乎唐朝国运,而且直接影响到都城的选择。”曹家齐介绍说,唐朝时期,随着京畿地区人口增多,都城的物资供应已无法完全依赖于关中经济区,而越来越多地依靠东南省份的财贡税赋,作为运河中心点,洛阳的地位便至为重要。然而,唐代后期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频发生,国都洛阳受到极大破坏,洛阳水系也日渐走向衰势。“自五代至北宋,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均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位于水陆交通枢纽,接近东南富庶之地。”曹家齐分析说。 具体说来,开封在交通方面有何优势?“在中国各大古都中,汴京水运网络最为发达,水路交通也最为便利。”李泉告诉记者,北宋时期疏通、开挖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四条运河,分别是汴河、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史称“汴京四渠”,向东通过汴渠可过淮河入长江,向东南可通过惠民河入淮,向东北可通过五丈河到达今山东各地,而西边流来的金水河则为汴京城市用水提供了保障。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北宋运河水系基本形成了向南沟通淮河、邗沟故道、长江及江南运河,向北沟通黄河、济水及卫河的格局,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赋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曹家齐说,北宋以来,运河,特别是汴河,作为北方政治、军事重心和南方经济重心,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北宋都城开封的水陆交通发达程度在中国历代都城史上首屈一指。“尤其是其水路交通居大运河之中部,有其他运河通向四方,连通了全国各大水系,这样的水路交通条件是中国古都中绝无仅有的。”李泉表示。 此外,开封的陆路交通同样发达。李泉介绍说,商周以后,出函谷关沿黄河东行经洛阳、开封到临淄是东西交通要道,北行渡过黄河沿太行山前大道可到今北京一带,向南也有大道可通东南及南方各地。北宋时期的政治格局以开封为中心,更突出了其陆路交通的优势。“北宋有四京,除都城东京开封府外,还有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曹家齐分析说,北宋建设的陆路交通网络是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连接西京、北京、南京,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及周边诸国。 然而,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曹家齐提出,历史上确有数次开封城被黄河河水吞没之记录。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汴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李泉告诉记者,北宋之后开封的自然地理优势丧失殆尽,自十几年短暂的金朝建都开封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开封水患日益加剧,明清时期,黄河多次灌入城内,仅开封附近见于记载的水灾便达40多次。黄河泛滥不仅淹没村舍农田,而且将运河全部淤平,开封的水路交通优势不复存在,经济方面亦无任何优势可言。 曹家齐认为,元、明、清三朝疆域广阔,政治格局已与唐宋大有不同,除明初将政治重心临时设于江南外,三朝皆持续建都北京。但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之势类似于唐与北宋,只是连接两大重心的交通命脉并非南北大运河,而是京杭大运河和海运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周承夏商:奠定中华文化根基
- 下一篇:彩陶文化在史前丝绸之路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