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秦陵秦俑研究三十年回顾
http://www.newdu.com 2024/12/12 10:12: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田静 参加讨论
秦陵兵马俑等出土文物涉及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0年来,广大考古、历史工作者已经在秦陵布局、陪葬坑性质、秦俑属性、秦俑军阵、秦俑艺术、秦陵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引发秦文化研究热潮 30年来,考古工作者从调查勘探秦始皇陵入手,由点及面,积累了秦陵考古的基础数据,使秦始皇陵考古成为秦汉考古学乃至中国考古学研究体系的重点内容。秦陵秦俑考古发掘与保护修复研究同步进行,并随着新发现、新科技的应用而不断深化。 早在1975年至1979年,秦俑一、二、三号坑发掘简报和秦陵马厩坑、珍禽坑、飤官遗址等考古简报、发掘报告陆续发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87年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等及时公布秦陵考古收获和发掘者的研究结论。 1980年,在秦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乘青铜车马,再现了秦始皇御用车马的原貌,被誉为“青铜之冠”。1998年至2009年,《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秦始皇帝陵出土一号青铜马车》《秦始皇帝陵出土二号青铜马车》先后出版,以宏观和微观兼顾的视野,审视秦陵铜车马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进而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 30年来,学术界利用秦陵秦俑资料开展研究,引发了秦文化研究热潮。迄今为止,已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科普宣传及图录书籍220部,发表论文千余篇。从微观的名物考释到宏观的史学探索,再到文化遗产的综合管理、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等,秦陵秦俑研究已取得多项成果。 拓宽秦史研究领域 秦兵马俑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对史学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证的双重意义。1998年后,在秦始皇陵区发现K9801、K9901、K0006和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和研究文章从多角度揭示了秦陵的布局结构。马非百《秦集史》、林剑鸣《秦史稿》、张文立和王云度《秦帝国史》等著作,充分利用秦陵秦俑资料,深化了秦史研究。 1992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秦俑学研究会开始组织编辑《秦俑秦文化丛书》,迄今已出版《秦文字类编》《秦史人物论》《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秦俑学》等20部著作。这些著作结合秦陵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秦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进行专题研究,拓宽了秦史研究领域。 秦俑彩绘、秦俑铠甲、秦陵铜车马和秦陵文物的定名既是秦俑学研究的基础课题,也是秦文化研究的重大问题。聂新民《秦俑的绘彩技法及其源流》一文探讨了秦俑的彩绘工艺流程,《秦俑铠甲的编缀及秦甲的初步研究》一文对秦俑铠甲的分型分式、结构、质地、编缀方法以及秦俑铠甲在中国古代铠甲史上的地位等予以论证。陈孟东、卢桂兰对秦俑军衔的研究,张仲立、党士学对秦陵铜车马的系列研究,徐卫民对秦都城的综合研究,史党社对早期秦人历史的研究,周铁、张志军对秦俑文物保护的研究,段清波、张卫星对秦陵布局的研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已有成果。 秦陵出土文物展示了秦代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同时也传递着秦代的科技信息。秦兵马俑开创了人物写实艺术的先河,显示了秦代艺人高超的雕塑技术和写实技艺,为秦史研究拓宽了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经济因素影响古都兴衰
- 下一篇:用足迹丈量出世界考古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