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16)


    当然,目前国际格局所呈现的“一超多强”态势,是向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渡,还不是真正的多极世界。尽管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要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这是毋庸置疑的。
    注释:
    [1]有关国际格局的论述参见[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五章;[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政治》,林茂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23 页;[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第85 页。
    [2]这些行为主体在国家层面,如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在国家集团层面,如冷战时期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后的欧盟、东盟等。
    [3] 一般而言,“极”主要是就人口、面积、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而言的。邓小平曾在1990 年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3页。
    [4] R. W. Seton-Watson,Britain in Europe, 1789-1914: A Survey of Foreign Polic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8,p.48; Gordon A. Craig and Alexander L. George, Force and Statecraft, Diplomatic Problems of Our Tim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0, pp.43~51.
    [5][美]迈克尔?曼德尔鲍姆:《国家的命运:19世纪和20世纪对国家安全的追求》,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6]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大约100年的和平。但是它既没有消除各国的扩张野心,也没有停止它们之间的争斗。1854—1856年以英法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而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此后接连爆发的法、意对奥地利的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是列强用武力改变欧洲政治版图和实力分布的重要表现,并使维也纳体系严重动摇。
    [7]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史》,陈祖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1页。值得注意的是,译者把该书第10章的作者入江昭的英文姓名Akira Iriye错译为“阿基拉?艾里伊”了。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1914—1918 年的战争一直被称为“大战”(Great War),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这场大战才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9] [美]芭芭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组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46~147页。从更广阔的全球视角来看,19世纪末美国和日本等国在欧洲两侧的兴起,以及20世纪初亚洲的第一次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潮,便是欧洲衰落的开始。
    [1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614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