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一战起源研究(3)


    三、动态差异理论(权力转移理论的最新成果)
    作为权力转移理论的最新成果,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务系副教授戴尔·科普兰在世纪之交出版的《大战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动态差异理论,⑩借以来解释历史上大战的爆发。按作者的定义,所谓大战指的是具体大国参与、最高强度的全面冲突和战后体系重组等三个条件的战争。按照这个标准,欧洲历史上以往的500多次战争,只有7个符合标准。他在权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将动态差异作为自变量吸收进来,并将权力一分为三: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潜在权力,研究经济和潜在权力的衰落是如何对一个在军事上具有优势的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他的理论要点是:当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出现消长时,战争最可能发生,而且往往是处于衰落中的国家更倾向于引发危机和战争。那些处于霸主地位但却正在衰退的国家最有可能发起大战,其目的是要避免国家出现衰退。大战往往是“正在衰退的国家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而率先发动战争的。意识到可能失去霸权的国家才是战争的真正挑起者”。作为论证,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通过对当时德国档案材料的详细解读,指出一战是德国担心俄国的崛起而发动的先发制人的战争。其根源是德国对俄国权力增长的担忧和对自身权力相对衰落的恐惧。科普兰的理论把大国兴衰与战争起源紧密联系了起来,进一步细化了权力转移理论的逻辑,为我们研究战争起源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理论视角。但该体系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把一战解释为德俄间力量消长的结果,忽略了英德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同时不能解释其他一些重要的战争,如二战的发生都是源自德、日等主动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法西斯国家,并非衰退中的霸权国家,这使得该理论的适用性受到局限。事实上,霸权国家拥有比新兴的崛起国多得多的非战争手段,它可以凭借各种优势打压、排挤崛起国,最终逼迫崛起国率先挑起战争(如日本的偷袭珍珠港就是典型的案例)。这是导致该理论建构与历史事实之间存在断层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