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徐浩:论德国古典历史主义及其演变(5)


    三、古典历史主义的演变
        洪堡和兰克的古典历史主义是在反对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和历史哲学的图解式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后的形势发生了改变,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于法国和英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日趋严重,刚刚职业化的德国历史学科面临失去自身特点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古典历史主义受到黑格尔哲学、生命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将斗争的矛头从哲学方法转向自然科学方法,注重探讨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2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德罗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1808-1884)、狄尔泰(Wilhelm Christian Ludwig Dilthey,1833-1911)和新康德主义历史哲学家等,他们强调历史学不同于经验科学的精神属性及其理解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将历史学等同于诠释学。
    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森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哲学系和语言系,每学期都听柏克和黑格尔的课程,“这件事可以说明特雷新(即德罗伊森———引者注)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很熟悉”。[2](294)他没有选过兰克的课程,尽管后来两人成为同事,但关系冷漠。他前期研究西方古典时代的历史,后期对古代史失去兴趣,开始献身政治和现代史,成为普鲁史学派的创始人。
    1857年起,德罗伊森曾十七次在大学里讲授过“历史知识理论”的课程。他具有更加浓厚的黑格尔哲学的色彩。德罗伊森服膺洪堡所说,人们必须唤醒并且接近历史事实中的意义。因为历史事实有两个不同的面向:表面现象,以及借此现象而存在的理念——现象的真理。德罗伊森首先对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在历史中,更准确地说,在历史获得形之于外的现象中,即在语言、宗教、国家、道德现象和学术成果中,都表现出了理念外塑的力量。在那些范围里面,人们天赋的精神,依其不同的本质从事不同性质的活动。求圣的理念,求美、求真以及追求权力、权利等等各种各样的理念,不管其形诸于外的是多么多样而纷杂,它们都曾找寻,并且最后也找到自己向外的表达的方式。每一个表达的方式,都是内在理念外现的过程,都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由此,人类历史就在这些理念中展开,理念也在人类历史中显现。借着用无间断而且一直前展的各种现象,理念得以伸张自己。供我们做历史研究的,正是这些伸张表现出来的现象。
    德罗伊森接下来讨论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既然历史研究的对象具有如此特征,历史现象中包含了理念,那么历史研究的方法也受其制约。具体说,历史方法的特色是以研究的方式进行的理解的工作,类似于洪堡和兰克的批判加上理解的说法。为此,德罗伊森使用了历史知识理论的这样概念,它的任务在于提出检讨历史思想及方法的准则。历史知识理论的重点是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它包括问题的提出与材料收集,史料考证和解释等三个环节。他认为,历史研究者并不是盲目任意地在史料堆中找寻。历史学家必须先有一个问题,作为搜集材料的前导。让材料满足及回答史学家的问题。史学研究总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否则就不会有史学。史料考证包括历史材料是否伪造,其内容是否仍为原样或已部分被篡改,这些材料叙述的正确性如何等等。考证的结果并不就是历史真相的出现,考证后的材料只给我们根据,让我们对真相的理解有更可靠的基础。坚信史料而不愿在考证之外迈出另一步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做考证以外的工作,实际上是把理解的工作放弃了。历史解释的目的不是阐述因果关系,不是以前事来说明后事,更不是用历史条件下必然的结果来说明一件演变出来的事。解释是将呈现在眼前的事赋予意义,是把呈现在眼前的资料研究清楚。经过解释工作,这些交杂在一起的资料、因素会重新变得活生生,而且能向我们倾诉。历史解释包括实用性的解释、条件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和理念的解释等四种,其目的是在考证之后进行理解的工作。也就是说,去掌握言中之意。[10](第二章)
    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狄尔泰对哲学和历史感兴趣,1866-1905年在巴塞尔大学、基尔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哲学。著有《精神科学导论》第一卷(1883)、《精神科学中世界历史的构建》(1910)、《历史理性批判》(未完稿)等。狄尔泰批判的历史哲学思想来源于对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的结合。他从洛克、休谟和康德那里继承了对形而上学的敌视和对认识论的兴趣,从德国浪漫主义那里吸收了唯心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文化观。他认为,直到18世纪,有关社会和历史的各种科学都一直与形而上学保持着俯首帖耳的关系,其后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又成为上述学科的新主人。19世纪左右,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历史学派第一次使历史意识和历史研究获得解放,历史学从启蒙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但历史学派缺乏独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孔德、密尔和巴克尔等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乘虚而入,束缚了社会历史学科。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个阶段,当时的西方正处在第三个阶段。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四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也就是主张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做出划分。在此理论指导下,历史学要想成为科学,必须将自然科学的规律和方法移植到自己的研究之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