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57 光明日报 梅景辉 韩力争 参加讨论
中观话语体系:“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思想阐释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马克思在这里指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个人实践过程的描述,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在马克思的视域中,实证科学并不是单纯指不关注人生意义的自然科学,而且包括探究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意义的“人的科学”,而这两种科学虽然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裂隙,但并非二者本质上的断裂,在此意义上,以人的现实生存及其历史意义为旨归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属于“人的科学”,当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思想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之支撑。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而从实证科学的层面来看,唯物史观既有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观察与描述,也有对于社会发展和现实个人实践的中观与微观的考量和阐释,在实证科学方法论的角度上,历史唯物主义必然需要中观话语体系来阐明其基本的方法与实证性的维度。以人本主义哲学向实证科学的融入作为理论的视角,我们能够发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萌芽状态出现的人本主义和实证科学的交融经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思想提炼,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转化为成熟的以“真正的实证科学”为样态表达出来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哲学体系性、规律性的宏观性话语向方法论和科学性的中观性话语转变,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也从对深层次的历史发展规律的阐释,转换到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辩证关系的表达,而唯物史观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维度也在这种中观话语体系中得到完整的发挥。正是通过中观话语体系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规律、科学方法能够与现代性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起来,在抽象理论中发现并阐明现实生活世界的感性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 下一篇:历史认识论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