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二元归一:清代东北海疆治理转型(2)


    咸丰三年(1853),俄国捣毁中俄两国原有界碑,占领庙街,占据黑龙江入海口北岸,侵占中国领土。咸丰八年,穆拉维约夫以“助华防英”为借口,率领兵舰直抵瑷珲城下,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对于这个条约文本,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前,清廷一直未予以承认。随后,俄国又不断向东扩张,武装占领吉林东部出海口海参崴,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咸丰十年,俄国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要求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中有关中国割让领土的条文;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直达海岸原由中俄“共管”区域以及吉林整个滨海地区割让给俄国。至此,南至图们江出海口,北至黑龙江出海口的吉林边地,包括库页岛在内,为俄国所占领。
    变革东北海疆治理方式
    同治初年,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开始对东北海疆的驻防与治理进行变革。
    第一,清廷选择辽东半岛的旅顺口作为北洋海军的停泊海港。光绪七年(1881),李鸿章赴旅顺口查勘地形,认为此地“濒临辽海,诚为紧要口岸”。旅顺被誉为“远东第一要塞”,近可以拱卫京畿,远可以控制朝鲜、驱逐日本,“旅顺岛在奉天金州海口,距山东登州、烟台对岸二百余里。洋面至此一束,东接太平洋,西扼渤海咽喉,为奉、直两省第一重门户”,且“旅顺口有黄金、鸡冠等山为屏蔽,内有东西两澳,四山围拱,形势天然”。旅顺口因此成为北洋海军首选军港之地。在修造旅顺军港时,朝鲜国内相继发生“壬午兵变”及“甲申政变”,因北洋海军反应迅速,及时平息事态,粉碎日本独吞朝鲜的图谋,暂时扼制了日本在东北亚地区不断扩张的企图。
    第二,设立吉林靖边水师营。光绪十五年四月,吉林将军长顺将裁撤的靖边军炮队200名兵勇编为靖边水师营,委任孙承统为靖边水师营管带,专责筹备水师营组建事宜。同年九月,又于靖边军马队中抽出熟悉水战兵士,并颁布《靖边水师营章程》,吉林靖边水师营就此成军。根据章程,吉林靖边水师营设有“三板、四板船共12只。炮船九号共用总哨官1员、哨官2员、办事官1员、字识1员、枪长9员,共14员。另有号令2名、舵工12名、头工12名、炮勇30名、桨勇118人。舢板每号前后应用葛尔萨炮二尊三号,共用炮六尊,四板船每号应用炮船一尊九号,共用炮九尊”。吉林靖边水师营建立后,自每年开江时,分别于松花江、图们江等东北江河流域巡哨,剿灭匪患。
    第三,改变原有旗民双重管理体制,将东北海疆管理体系逐渐与内地行政体制划为一致。首先,针对长期政令不统一的现象,清廷总体上将东北旗民二元化管理体制改为与内地相同的督抚制一元管理制度,实行东北与内地一体化的行政体制模式。其次,改变旗务官员干涉民事的弊端,使旗务与民事各有所属,消除满汉畛域。最后,在东北海疆的重要海口、隘口及边界地方设立一系列城镇,以此明确清代东北海疆所在,维护东北海疆安全。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