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清史探秘还原潜藏历史真相


    
    “80后”历史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唐博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为观众讲授清史,就清代期间分别发生在宫廷、官场和民间,迄今热度很高的秘闻、谜题作了阐发,解读这些秘闻、谜题背后的政治格局、世相百态,受到广泛欢迎。《清案探秘·百姓故事》、《清案探秘·朝廷轶事》、《清案探秘·宫闱秘闻》这三本书就取自栏目实录。
    当代中国人对清宫戏、清史故事异常着迷。有人说,这是因为国人乐意活在过去的荣光里而无意看得更远——这种解释相当偏颇。国人除了着迷清史,还热衷汉末三国,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汉朝和唐朝的兴趣却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清史(清宫)热”的兴起和持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牵涉到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继而跟很多人的家族兴衰、个体命运相关;并且,清朝皇族是少数民族,从服饰到政治术语都与汉族传统有着显著的区别,也显现出其异质性的魅力。
    该书开篇就提到了,坊间史说,其实也是平民百姓交流价值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坊间流传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百姓对前者表达和寄寓了同情,而鄙视后者,无形之中,这就延续和强化了对家国忠诚的观念。人们热衷谈论乾隆年间第一宠臣和珅的贪腐秘闻,不仅传达出对贪腐的鄙夷,而且对宠信和放纵贪官的乾隆皇帝也多少显得不以为然。民间流传的“刺马”案,与历史上马新贻遇刺一事存在较大的出入,但也表明人们对于背信弃义者有着憎恶。
    读史可以察今,深入历史的细节,可以对后世的人们发出重要的提示,甚至是严正的提醒。《清案探秘·朝廷轶事》书中《甘肃通省冒赈捐监案》对盛世巨腐案提出反思,引导人们意识到贪腐并非仅仅是贪官个人贪念所致,而应当注重制度环境。《清案探秘·宫闱秘闻》书中《英使觐见之谜》较为客观地还原了英国使节马戛尔尼乾隆年间来华,与清廷高层就觐见礼节发生争执的全程,指出当时的清朝皇帝其实对外部世界并非毫无所知,乾隆帝就曾感慨“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最为强悍”,之所以仍强硬拒绝与英交往,其实在于恐惧和紧张,并希望通过严防死守来杜绝西方的威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