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自言自语的思想手稿”(2)


    胡适留学日记排印本曾多次重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胡适同意将留学日记交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出版。1933年11月至1934年7月,亚东图书馆编辑、胡适同乡章希吕住到胡适北京的家里,专门负责整理工作。他每整理、抄录和编辑一卷,即邮寄给亚东图书馆的责任编辑余昌之做最后的编辑加工。1939年,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整理出版。札记出版当年,即有论者撰文评价,称其有四大特色:“一,表现著者之政治主张,文学主张;二,表现著者对国事及世界大事之关心;三,表现著者对外国风俗习惯之留心;四,记与本国及外国友人之交游,情意真挚,溢于楮墨。”可见札记作为研究胡适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已为时人所重视。
    1947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时,胡适认为原书名不好,“是迁就旧习惯的举动”,因此更名为《胡适留学日记》。此后数十年间,多家出版社均以亚东或商务的排印本为准,重印出版。尽管为胡适本人认可,但因日记手稿遗失多年,从未披露,故日记的完整性、准确性一直难以考证。因此此次日记手稿的重新面世,堪称二十一世纪以来胡适史料发掘方面最重大的发现。
    精准完美地还原胡适留美日记
    在手稿收藏者梁勤峰先生的支持下,上海人民出版社首次以仿真影印本的形式将这批珍贵的文献飨诸社会。为求精准完美地还原这批写就于百年前的珍贵手稿的原貌,我们精心制作,前后历时一年多。初从藏家处拿到十八册手稿的复印件时,另外还有几十张从原稿中散落出来的照片需要归入原位。在参考现有的排印本解决了部分问题后,余下的照片位置便要结合手稿的内容才能决定,这个过程耗费了不少时日。
    在手稿本中,胡适还随文粘贴了四百四十多张贴件(包括照片、中英文剪报乃至招股书和便条),他对此颇为得意,自诩为一大创造。但这对仿真影印却是个很大的麻烦,几乎所有的贴件形状都是不规则的,有些有正反面,有些是尺寸远大于手稿本的两折页或三折页,有些则未粘贴,直接夹在手稿中,有些红笔删改的笔迹一半在页面上,一半在贴件上。我们同制作单位反复磨合和测试,坚持严格依原样原寸印制并手工粘贴。期间甚至更换制作单位,推倒重来。
    将手稿本与现有胡适留学日记排印本初步对比,便可发现,两者有不少差异,如排印本从第三卷起,每篇日记前均有小标题,而手稿则没有。此为当年整理者章希吕所加,虽经胡适同意,但毕竟不是手稿的原貌。又如,胡适在日记手稿中随文粘贴了四百多张中英文剪报及照片,并有文字说明或即兴感想,可惜这些得意之作在排印本中则有不少阙如。另外,手稿本还有一些写后又被删去之处,如手稿第十四册第一页,有打油诗《怀君武先生》一首,亚东版和胡适诗集均未收录。“八年不见马君武,见时蓄须犹未黑。自言归去作工人,今在京城当政客。”诗后题:“看报作此。六年三月廿一日”。应是亚东版整理时,马君武(1881—1940,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不仅在世,且为颇有影响之政治人物,而胡适当年报考中国公学时,监考官即为总教习马君武,为胡适师长,故特意删去。
    类似这样的差异,详细比对之下还有很多,也更能体现出手稿本的真实、完整和全面。
    不仅如此,对手稿本的用纸、函套、木制书匣的整体及细节设计也同美编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精益求精。并特地约请著名的胡适研究专家和手稿收藏者分别作序,使读者对这批珍贵史料的价值、版本流变及收藏过程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如此,不仅读者得以亲睹手稿风采,也为学界的胡适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