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战争书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6)


    
    《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陈平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续存文脉和民族精神
    抗战时期烽火连天,大学何以继续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新书《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聚焦抗战期间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借助档案、报道、日记、书信等史料,呈现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骨与民族情怀,令岁月深处的学人故事重焕光彩。书中既有事后回忆与学者发掘,更汇集提炼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诗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狼烟四起,包括北大清华南开在内的大批中国大学内迁。抗战胜利后,这些大学的教授与学生英才辈出。从书中史学界作出的统计来看,八年抗战,中国大学不仅没被战火摧毁,反而愈发壮大,更重要的是,这表达了民族精神及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点评:书中基于大量“有情”且“鲜活”史料,深入浅出呈现了中国大学内迁的全貌,不乏学术性的解读。读者得以了解学人在战火中的艰难、迁徙途中的毅然,以及真切的个人体悟与民族大义。
    
    《何有此生——一个日本遗孤的回忆》 中岛幼八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国际化视野 借他者的眼光,换个角度读历史 日本遗孤讲述被中国人抚养成人的故事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本来是敌对国家的后代,却被他们拯救并抚养成人,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现年73岁的日本人中岛幼八,今年在日本用退休金自费出版回忆录《何有此生》,希冀改变同胞对中国人的误解。日前,该书中文版由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推出。
    1945年日本战败,中岛幼八的父亲被征兵不归,当年冬天食物匮乏,中岛刚出生的妹妹不幸夭折,他的生母便把饿得奄奄一息的中岛托付给中国小贩老王。老王用担子挑着熟睡的中岛挨家挨户寻好心人。“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中国农妇孙振琴二话没说收留了他,尽管她知道这孩子是日本侵略者后代。中岛的生母在被遣返前,想把他带回日本,生母与养母争执不下,村长把中岛放中间,让他决定去留。年幼的中岛摇摇晃晃走向养母,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13年的遗孤生涯。像中岛幼八这样,被遗留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抚养长大的日本二战遗孤,总人数超4000名。
    ■点评:一部奇特的个人史,也让人重新翻看一段被遗忘、被抹去的历史。七旬老人写下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向世人揭开这段岁月面纱,其中有报恩的愿望,更有对和平的向往。
    
    《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 潘光 主编 时事出版社
    来华犹太难民无法割舍的“上海情结”
    本书收录了38位二战期间前来华犹太难民的第一手口述和文字史料,展现了犹太难民在那段艰难岁月如何逃离纳粹统治下的欧洲、抵达上海,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故事。他们在虹口隔离区度过艰难时刻,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离开中国后始终难以割舍的中国记忆和上海情结。
    书中大多数受访者已是耄耋老人,有些受访者甚至没来得及等到本书出版就已经辞世。
    ■点评:本书并非单纯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个体的生命讲述来重现历史记忆,在呈现历史史料价值的同时也充满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