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中国性别秩序不僵硬


    学术界比较知名的古代才女有冯小青、柳如是、陈端生等人。潘光旦先生曾作《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陈寅恪先生则花费10年光阴为柳如是作传,他与郭沫若先生又先后深入研究过陈端生的《再生缘》。对于才女的研究,至今依然主要集中在文学与史学领域,社会学的想象力鲜有拓展。《熟悉的陌生人:明清江南社会才女群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张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一书,直击这一主题。
    社会性别“第三域”
    作者跳出以往西方中国史研究者所主张的女性能动与抗争叙事,如曼索恩的《缀珍录》、高彦颐的《闺塾师》和《缠足》,引入“陌生人”(stranger)这一社会学经典经究视角,并整合福柯、列斐伏尔等人的社会空间理论,森正夫的地域社会观点,建构了一个包含才女与家庭以及地域社会的互构分析框架。全书运用大量史料,从才女群体的三重陌生人——内在的、家中的、社会的陌生人身份/体验出发,对她们的心理、行为与群体层面的能动性,及其与家庭和地域社会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了生动探析。
    “熟悉的陌生人”反映了才女群体在江南地域社会文化中的总体处境:既近又远,既熟悉又陌生,既属于又游离。这种中间状态的定位,一方面让才女群体在个体、家庭与地域社会的场景中有了大量活动余地,她们采取既顺从、妥协,又结群、反抗的诸种策略,在男性士人(才子)群体与普通女性群体之外/间,创造了模糊暧昧的社会性别“第三域”。另一方面,传统社会性别、家庭伦理与阶层秩序的复杂交错,让男权主导的家庭与社会秩序在才女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与困惑。它们“爱恨交织”、恩威并施、多番容忍又规训之,让其总体服从并服务于家庭秩序与阶层秩序。作者尤其指出,被儒家伦理规训得更为严苛的才子们,在才女们身上发现了独特而可贵的个体性,为之深深吸引,以父兄、丈夫的名义保护她们。
    游走、僭越并嵌入
    才女的繁现,将性别秩序与总体社会秩序间的矛盾凸显出来。传统社会秩序通过对性别角色的内外分工,用义务法则、家长权威以及生育观念强制稳定下来,这导致在文化、社会与家庭,甚至生理性别层次上,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拥有更多优势和特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