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名师风范 后学楷模──读《齐世荣史学文集》(2)


    第四至七组文章为世界史综论、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以及为几部著作所作的序,由于我所从事的专业及兴趣,也大都拜读过,并颇受教益。最后一组是纪念几位极负盛名的老一辈史学家的文章,却未曾见过,便一口气读完,心潮起伏难平。
    齐先生在这里述及了雷海宗、周一良、白寿彝、吴于廑、沈炼之及何兹全等六位名师。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多则三两千字,少则千余文,但感情充沛真切,语言朴实无华,将作者与这些名师的交往及感受娓娓道来,让人读着倍感亲切。
    读着齐先生的文章,六位名师虽然我大都未曾谋面,其音容笑貌身形体态却鲜活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都是学贯中西、成就斐然的史学大家,其成就首先来源于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在耄耋之年仍然在为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辛勤耕耘着:白先生主编了多卷本大部头的《中国通史》;吴先生进行了一场世界史学科的“革命”——让世界史学科成为真正的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学。沈炼之先生是我国著名法国史专家,早年留学法国,完全具备博士生导师的条件。“但沈老认为,在中国培养法国史博士生,要特别慎重,还要积蓄力量,多购图书资料,充分做好准备”。这一方面体现了沈老的谦虚风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先生治学的严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用来砥砺当今后学的至理名言正是前辈学者勤奋耕耘的真实写照。
    说到谦虚,这也是众多名师大家的共同品格。周一良先生早年受业于陈寅恪、洪业、邓之诚等诸公,后在哈佛大学留学,与同在哈佛读书的吴于廑、杨联升、任华并称“哈佛四杰”。但周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文章《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三杰”》,将自己排除在外。其实周先生的才华学识并不在“三杰”之下。杨联升先生就曾对吴于廑先生说:“周公是史学界我们这一辈人的未来领袖人物。”此事足见周先生之自谦,“不敢居‘一杰’之位”。齐先生在《一代名师——雷海宗》一文中,还讲到解放前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讲授西洋史的刘崇鋐先生曾郑重地对他说:“你要好好听雷先生的课,他讲课有哲学意味,我做不到这点。”刘先生比雷先生年长,在学生面前坦承自己不如雷先生。虚怀若谷,高风亮节,在几位先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