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古籍出版数字化:求量还是求质,仍存在相当分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19日到20日,由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办、郑州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5年河南地区古籍大型文献、古籍数字化产品馆社交流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图书馆举办。出席研讨会的不仅有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姚武、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苏全有、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李强等多位图书馆掌门人,还有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中州古籍出版社副社长赵亮、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场企划部主任查明昊等出版机构领导及主要业务骨干,也有河南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崔波等馆界人士。出席研讨会的还有来自河南地区的河南医学院图书馆等近20家高校馆的30余位代表以及中华书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黄山书社、巴蜀书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线装书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5家出版机构代表。社馆代表分别就各自的出版动态和各馆的馆藏重点进行了交流,古籍的保护整理和数字化成为热点议题。
    关于古籍保护整理,崔波认为,要做好古籍工作,必须对其抱有敬畏感、紧迫感和认同感,只有心怀敬畏,同时带着紧迫感和认同感才能真正做好古籍保护和整理工作。李景文也持同样看法,并强调,在古籍保护方面,应坚持源生性和再生性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以便日后的纸质查阅和数字化整理。
    古籍整理的未来发展,数字化趋势势不可挡,也因此,不少资源丰富的古籍文献出版社已介入古籍数字化,并初见成果。在此次交流会上,各社除了就馆藏新书做重点推荐,还特别发布和推荐了各自的数据库产品。如黄山书社推荐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中华书局推荐了《中华经典古籍库》数据库及其网络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则推荐了《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等数据库。我国古籍数字化之路刚起步,还处于初创阶段,同时对于数字化发展求量还是求质,仍存在相当分歧。苏全有认为:古籍的数字化,目前还没有达到深耕的条件,要优先发展量,只有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质才能水到渠成地推进,但也有馆长持与其相反的意见。
    就传统纸质资源建设来看,各社都保持稳定研发和推进。作为地方古籍整理出版重镇大象出版社的掌门人,王刘纯在发言中说:“未来我们将加大对全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藏文、史、哲、艺文献资源的调研力度,加强与相关文献整理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并注重文献的史料价值、版本价值和收藏鉴赏价值,争取出版的文献类图书更适合图书馆的购藏之需,学者的研究之用,从馆中来,到馆中去。”作为地方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坚持和积累,在国际汉学、科学技术史、传统工艺和文物考古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而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注重基础文献的发掘、整理和出版。早在20世纪90年代,大象社就精心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继后又滚动出版了《全宋笔记》。“十二五”期间,大象社更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集群化、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思路,全心致力于文献出版,目前已确立了民国文献、明清文献、科技典籍文献、域外文献、艺术文献、方志文献等六大文献图书产品线。
    (张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