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史的那些人那些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11 文汇报 孙黛 参加讨论
四十二篇读书笔记,谈论的多是近现代出版史的书业掌故,陈年往事扑面而来,让人欲罢不能。细细品读,作者把一些尘封旧事,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呈现,书业的人与事在此聚散,或满足,或遗憾,或坚定,或踟蹰……不一而足。归纳下来,大致分几类: 第一类,新中国出版业奠基者、资深出版人、书业人的往事。提起胡道静,很多人只知道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不知他与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的友谊。1964年9月,李博士访华时在上海与胡先生见面,“两位由五十年代彼此读到对方著作而互相倾心的中国科技史学者作了学术长谈。1972年10月,李博士访华抵沪欲见胡先生时,胡先生在遭牢狱之灾,自然李博士被诓骗而失望而归。1978年5月,李博士在上海终于与胡先生见面相谈……” 第二类,民国时期出版与文化的人和事。如陈独秀《实庵自传》与汪孟邹,茅盾的矛盾人生,灰色上海时期的三个代表,心力交瘁支撑开明书店的范洗人,1917年商务印书馆罢工事件,陆费逵至少有三点为人诟病,内山书店曾经的几段趣事,日本出版的典型岩波茂雄等。借此,作者展现了那个时代尘封的历史,其中有些出版史上的陈年旧事寓意深邃、意味深长。譬如与鲁迅大名紧紧联系着的内山书店掌门人内山完造,“1947年12月被强制遣送回国”;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现第一次由工人自发进行的罢工以失败告终,事后,馆方开除了有关人员,中文排字工人、罢工的领导者杨昌元“虽未被开除,但在馆方及工贼、流氓威胁下,陷于困境,忧郁呕血而死,终年仅二十八岁”。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为张元济。 第三类,作者在出版领域研究的成果。如近代出版的昌盛之地为什么在上海?出版词条在法律法规中的异化;区域出版研究是值得耕耘的空间等。 第四类,书评。作者所论图书偏重文史,没有流于常规书评“大唱赞歌”的旧俗,作者的书评略显尖锐、深刻。譬如评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发现其中的硬伤几乎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曾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现任中国福利会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的阚宁辉先生在该书《前言》中称,“耀华君的研究者身份十分特别,而他对近现代上海书业的研究和对当代上海乃至中国书业的考察,每发人所未发,就毫不奇怪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教科书外看历史》
- 下一篇:中华书局举办《抗战家书》赠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