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0:11:37 中国社会科学报 董乾坤 参加讨论
从1911年陶懋立发表《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一文开始,我国地图学史的研究至今已有百年历程。以往研究主要从科学角度探讨了我国地图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较少涉及地图的制作者与阅读者。随着史学理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知识考古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遭到批判,文本知识背后的话语权力逐渐被学界所接受。史学家对文献的解读,从最初文献本身所负载的历史信息及其考辨,逐渐转向文献生成的社会背景、作者以及读者等相关的社会与文化意义。这样一来,“文献”变成“文本”,借此探究文本生产过程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事实。 立足本土 在此背景下,地图作为一种“图”,除了实用功能、技术外,其背后所涉及的人、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等,是史学家探讨的对象。美籍学者余定国与英国学者柯律格跳出传统的研究范式,更多地将中国地图作为一种文本来加以考察。 青年学者潘晟在肯定上述二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亦指出二人研究是站在西方话语下的解释,未能真正理解中国地图背后的传统文化精髓。这种感受在日本学者海野一隆的著作里也能找到。可以说,亚洲学者在面对西方学界时均有相似的两难困境。如何解决这一两难境地,或许正是潘晟所著《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一书的动力之一。 正如副标题所言,全书以宋明时期我国古地图编绘者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宋明两代有关地图绘制者及地图知识的发展变化。纵观全书,前五章主要探讨了宋代地图学知识的来源,并通过作者与读者两个维度,探讨了宋代地图绘制过程中,宋人特别是一般官僚对当时地图的解读密码。后两章以明代地方志为核心,考察了明代地方志所载地图的绘制者,及其所表达的政府与地方各个阶层的声音。不难看出,前五章是核心,尤其关于宋代地图的讨论,较好地体现了标题所指出的作者与阅读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图学知识的传承与影响。 面对西方强势话语,作者立足本土,从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内部考察中国古代地图学。全书越过技术、形制等因素,对地图背后的绘制者、阅读者,以及二者所负载的古代知识系统的发展变化,通过地图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了历史性考察。虽以古代地图为出发点,考察的真正对象则是相关知识史及有关人群。 自下而上 书中论证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从作者与读者两个维度对地图加以考察。特别是在关于宋代地图知识的考察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制图机构与传统,以及与绘画理论、绘画者的关系,试图总结宋代地图知识谱系的建构,其中不仅运用了地图学知识,同时也运用了绘画理论。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宋代地图作者与读者的考察,以《八境图》为核心,论证了当时透过地图所表达的政治情感与文人情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