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利用地方性知识“深描”学术史(2)


    这种复杂性将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同时存在于某一地方的诸学派之间的关系;一是各个学派与此地方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在笔者看来,在较大的地域尺度上讨论相关的思想史问题时,与中原文化对峙的楚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察地点。春秋战国时的中原诸国,所共享的文化内容更多,而要在有限材料当中凸显其地域特征相当困难,但楚国作为南方大国,春秋时游离于中原文化圈之外,而战国时又成为逐鹿中原的重要竞争者,而其之所以具有如此底气,不外是由于自身本有的相对独特的文化传统。面对中原诸侯,楚人敢于自称“蛮夷”,透露出的更多恐非对宗周文化的羡慕,而是对自身原有文化传统可与之分庭抗礼的自信。与楚地血脉相连的道家文化于春秋战国之时勃兴,或可视为此种强健文化传统之明证。除了这种历史因素之外,现代的考古发掘,又为楚地作为思想史研究中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提供者的地位加以背书。从郭店简书开始,近年来影响巨大的出土文献,多与楚地有关。虽然有些简书有来路不明的嫌疑,缺少考古方面的学术支持,但也多被估计与楚地有关。这当然得益于楚地得天独厚的地下文物保存条件:潮湿多水的环境,为今人保留了来自两千年前的珍贵文献。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乃是属于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楚学”。
    在思想史研究领域,完全立足楚地与楚文化圈的学术考察不可谓阙如,但综合考量先秦诸子之学在此环境中的存在与演化的专著,以往则尚未曾有见。
    对于这一研究的空白,现在终于有学者挺身加以填补。高华平先生于先秦思想史研究领域经营多年,其新著《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便是利用来自楚国的地方性知识、综合出土文献与传世经典来对先秦思想史加以“深描”的重要之作。高先生著作立足于系统探讨先秦诸子思想在楚地的流变,不局限道家或任何一家,视野十分开阔,紧扣楚文化之地方特色,视角可谓独到。全书又以《汉书·艺文志》胪列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为基本框架,再将新出土文献作为“二重证据”加以运用,其对思想史线索的考辨尤其精细。比如,由对孔子“游楚”和楚地“六经”文献的考辨,使我们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演变获得了比前人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环渊、詹何、鹖冠子等楚国道家人物及其思想的发掘,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全息图画;通过对楚国墨家思想的索隐探赜,使我们窥见到“三墨”之外先秦墨家思想复杂的演进轨迹,等等。而且,该著的这些观点,大多皆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创新精神。
    总之,高华平先生的《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一书,有意识地立足于楚地这一可为先秦思想史研究提供强大地方性知识支撑的样板地域,不仅能从学术观点的层面创新先秦诸子哲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能从方法层面为后来的研究者从类似角度充实思想史之细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发。如何从细节上深化并充实对于先秦思想史的了解,大约是所有治此段学术史者共同的追求,今有高华平先生著述珠玉在前,关心楚文化与诸子之关系的学者,可谓有了足资参考的案头读物,书中那些来自先秦思想史深处的细节,必将成为未来研究推进的坚实阶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