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度中获得高度(2)
http://www.newdu.com 2025/05/17 11:05:57 光明日报 党圣元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一书考释兼备,史论结合,对古代文才思想内涵、特征、渊源、演变等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发。全书88万字,是作者沉潜八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体现了一定的学术高度。通读全书后,我认为该著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第一,在整体、系统的研究中构建了关于文才的知识体系。正是在整体、综合的研究视角下,很多曾经似是而非或者莫衷一是的问题得以重新认识。如才法关系中,自新文学勃兴以来我们习见对于破格、破法以申才的论述,作者发现,古代文人对文艺法度有着相当的谦恭,敛才入法之论才是文学思想的主流。再如,“李杜优劣”是个老话题,学界讨论也多从韩愈与元白诗派的具体论争入手,作者从才的角度照见了其中蕴含的才学之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发。 第二,科学、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本书综合运用观念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打通文史哲藩篱,善于运用传统朴学的方法对“才”“三才”等范畴进行语义上的阐释,绝不因其习见而轻易放过,尤其是对“三才”的考察令人印象深刻。“三才”作为哲学概念人人耳熟能详,且其影响深入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对这个概念今人未必都有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本书作者从词义训诂出发,结合概念阐释的历史沿革,条分缕析,敏锐勘察到《易传》释“彖”为“材”与“三才”论形成及异变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第三,文献运用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材料非常扎实,言必有据,文献征引广博却并不堆砌,而是伴随着精准的考辨与选择。重要问题的学术演进描述中,始终没有离弃《论衡》《抱朴子》《文心雕龙》等经典文献。与此同时,又旁征经史子集,其中多有今人罕用的文献资料。两类文献融合互证,作者多有新意的解读,可以说能入能出,体现了出色的文献驾驭能力。 当下构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呼声很高,相关的理论探索与关键词研析都在大规模展开。在这种中西文化对话的语境中,在我们重构民族文化自信的努力中,本书无论从方法论还是理论创获方面,都将对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作者:党圣元 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部新颖珍贵的历史记录
- 下一篇:党费:“红色账本”中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