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陈、岑之交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我们从陈垣与岑仲勉20多年的学术交谊中,得出几点教益: (一)他们出身相似,并非史学科班出身,都是靠自学成为史学名家,靠的是刻苦努力,靠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即继承乾嘉的朴学成就又能吸收西方的科学方法,与时俱进,视野开阔,走出自己的学术道路。 (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这种学风对时下浮躁急功近利之风是有力的鞭挞。 (三)他们之交是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难能可贵的。诚如1937年4月26日,岑氏致陈垣信云:”人生世上,说来说去,总不外名利两途。利则积多年经验,已置度外。即不为名,而献所学以供商量,亦期守先人遗志也。(79) (四)尊师重道。陈垣对岑的提携不遗余力,岑对陈十分尊重。在信或文中常称陈垣为“陈前辈援庵”。(80)他们虽然不是师生关系,但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在他们身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五)两位前辈留给我们两笔财富:一是物质财富,就是他们丰硕的著作,二是精神财富,就是他们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孜孜不倦地奋斗的精神。这两笔财富,我们都应该加以继承和弘扬,为今天我们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①陈智超:《陈垣学案》,见氏著《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安徽大学出版社1910年版,第121-123页。 ②关于岑仲勉传记,参考姜伯勤:《岑仲勉》,《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9-1325页;《岑仲勉学记》,向群、万毅编《岑仲勉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岑仲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65-66页。陈达超:《岑仲勉先生传略》,《岑仲勉史学论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0页。 ③④⑤⑦⑧⑨(11)(12)(13)(13)(14)(15)(16)(17)(19)(20)(21)(22)(26)(28)(29)(33)(34)(36)(37)(38)(39)(51)(53)(54)(55)(59)(60)(61)(62)(63)(66)(67)(68)(70)(74)(76)(77)(79)《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454、455、568、398、970、971、200、569、409、571、571、578、584、586、586、586、1136、569、569、570、579、580、575、583、580-581、586-587、573-574、574、575-576、576、579、580、578、579、579、582、582、582、580、583、584-585、558-586、585页。 ⑥《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第568页。查岑氏在《圣心》第一期(1932年)发表的文章有14篇:《唐代阇婆与爪哇》、《唐代大食七属国考证——耶路撒冷在中国史上最古的译名》、《掘伦与崑仑》、《暮门》、《苫国》、《西域记》、《亚俱罗》、《末罗国》、《Zaitn非刺桐》、《Qninsai乃杭州音译》、《憩野》、《(拉苑特史)十二省研究》、《明代广东倭寇记》、《朱祿国与末祿国》。在《圣心》第二期(1933年)发表的文章有17篇:《〈水经注〉卷一箋校》、《晋宋间外国地理佚书辑略》、《阇婆婆达》、《奇沙国》、《广府》、《阿軬荼国》、《波凌》、《〈翻梵语〉中之〈外国传〉》、《麴氏高昌补记》、《南海崑崙与崑崙山之最初译名及其附近诸国》、《〈诸蕃〉占城属国考》、《黎轩语原商榷》、《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义净法师年谱》、《法显西行年谱订补》、《栁衢国 致物国 不述国 文单国 拘萎密国》、《再说大食七属国》(见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岑仲勉著《隋唐史》附《岑仲勉著述要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72-675页)。1962年岑仲勉将在全国报刊发表的关于中外史地的文章结集成《中外史地考证》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以上文章绝大部分收入该书,可见文章质量之高。 ⑩杜春和等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18)(78)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603-604、727页。 (23)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24)《辅仁学志弁首》,《辅仁学志》(第一卷)第一期,1928年12月。 (25)孙邦华著:《身等国宝,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27)(30)岑仲勉著:《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61、274、279页。 (31)《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第575页。此信原定写于1935年10月14日:项念东定为1936年,见氏著《20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291页。详说见本文第二节。 (32)姜伯勤:《岑仲勉》,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9页。 (35)启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智超编《励耘书屋问学记》(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39页。 (40)刘乃和等著:《陈垣年谱配图长编》(下册),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789页。 (41)(56)(69)(73)(75)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下册),中华书局1865年版,第1143、1147、772-773、1154、733页。 (42)(43)(46)(52)(64)(72)(80)林宝撰《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中华书局1994年版,2012年第三次印刷,第1-2、11-12、37、1742、1709-1712、1644-1645、1709页。 (44)(45)(47)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121、3页。 (48)王仲荦:《关于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载《学原》,第二卷第七期,第95页。 (49)(57)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37、569页。 (50)《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第573页。此信原定写于1935年7月7日。信的内容是说因牟润孙的文章触引,而作《姓纂》校记。岑仲勉在《元和姓纂四校记·自序》中也说:“民二十五年(按:即1936),见报载牟氏校《姓纂》十数条,念其中讹文极多,非数纸可尽,乃摘其涉姓源处之属文字错误及显而易见者,摘校若干,藉便览读,久之,觉未满意,则又旁推于各姓人物,如是再三扩展,盖不止于四次校勘矣。”(第37页)我们查《大公报·图书副刊》135期,民国二十五年[1936]1月18日,载牟润孙《注史斋读书记》一则《元和姓纂》十卷(见氏著《海遗丛稿》初编,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39-242页)。由此可见,此信应是写于1936年。岑氏开始校勘《元和姓纂》也是始于1936年。以此信为标准,《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原编为1935年6月18日、7月7日、7月18日、9月19日、10月14日、10月26日、11月7日、11月9日等8通信,都应定为写于1936年。详细考订请参阅项念东著《20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以岑仲勉、陈寅恪为中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三章及附录。 (58)(宋)邓名世撰、王力平点校:《古今姓氏书辩证·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5页。 (65)项念东:《20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第294-295页。 (71)(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箋,彭铎校正《潜夫论箋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1-40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