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胡跃生:梁启超家书

至今存世的六百余通梁启超家书,第一封写于1898年10月29日,最后一封写于1928年10月17日,前后正好30年。这30年与梁启超社会生涯后三段完整对应,即除第一阶段(1890年至1898年)维新运动时期外,全面覆盖第二阶段(1898年至1912年)流亡传播时期、第三阶段(1912年至1920年)从政议政时期、第四阶段(1920年至1928年)文化活动时期。
    家书见证了梁启超的坚守与热肠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辞世,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先此半年,宣告结束。时间上梁启超家书刚好与戊戌变法结束后的晚清时期,及中华民国前半段——北京政府时期相始终。这些时间与事件的对应重叠并非纯属巧合,冥冥之中,对于历史人物梁启超而言有深意存焉。
    晚清以降,在新旧列强直接和间接侵夺下,外敌大举入侵之前,近现代中国受两股巨大的社会势力影响:顽固的守旧势力与激进的革命势力。清室覆亡,共和肇造,温和政治势力一度成为两极争取的政治盟友,但终因道路不同,不能左右逢源,生存空间日渐狭促。丛林法则横行之下,温和政治势力渐次失据,几欲不能自存。作为温和政治势力的灵魂级人物终于被逼到墙角,这就是梁启超的宿命。北伐成功,梁启超一瞑而逝,温和政治休止。
    面对日趋暗淡的格局,梁启超依然没有放弃,而是倾情投入,靖献了自己的生命与能量,不顾疾病缠身仍一如既往燃烧自己,试图点亮社会,直至灯残油尽。综览梁氏家书,前衔晚清后接民国,30年来,梁启超心灵、思想、情感、心理、感觉以及社会活动的庞杂、家庭生活的细琐,点点滴滴,巨细靡遗,尽在其中。仅家书牵涉出的晚清民初各类人物,有名有姓者达百人以上。30年的时代脉络、政治风云、思想潮流、文化走向、社会风尚、语言流变……俱在笔底,无一不囊括其中。可以说,《梁启超家书》堪比半部晚清史与半部民国史。
    在这段纷扰的历史岁月里,梁启超屡屡在家书中发出“奈何!奈何!”的叹息,不时流露出欲弃绝政治活动“理我荒秽”的情怀,然而出于一副与生俱来的热肠,即使在备受疾病困扰的晚期,梁启超依然深切关注社会的走向,在收入锐减甚至断绝的情况下,他依然资助伍庄的温和政治活动,并在家书中以命令式口吻吩咐梁启勋:“前属拨五百元与宪广,想未交去,闻渠将行,即交为希。”
    家书闪现着梁启超的襟怀与境界
    梁启超是一位政治能量巨大的人物,其能量并非来自于枪炮、金钱、强大组织或列强支持——虽然他也一度惶惑,曾试图去寻找这类能量。他的政治能量,其来有自——他的思想、悲悯的情怀、洞悉未来的远见卓识,他那充满智慧与激情澎湃的文字、有持守的政治伦理与活动、丰硕的学术成果、热情洋溢的人格魅力。即使以家人为对象的家书,也时刻闪现着只有文化巨人才拥有的襟怀与境界。
    综观梁启超的政治活动、社会实践与学术文化教育生涯,济世改良、求真穷理、精神至上才是他的终极关怀。对家人对社会,梁启超总觉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降大任的使命感始终溢满家书的字里行间,热切的精神力量贯穿30年而未曾稍减。
    家书是梁启超著作的一个高光点
    家书是梁启超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梁氏所有著作中的又一个高光点,虽然在梁启超巨型体量的著作里,家书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但价值独特,非其他著作可比拟替代。以对梁学影响巨大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为例,所收录的家书约占全书总量五分之一,分量举足轻重。由于梁氏家书的诸多价值已经远远溢出其本身的文献价值,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一般读者,使用梁氏家书的概率非常之高。在出版界与读书界,梁氏家书影响力,可谓无人不知。尤其是近十余年,梁启超家书反复被多家出版社刊印,从2000年至今已有十余种《梁启超家书》版本。与热闹的出版现状不相称的是,学界与出版界显然忽视了梁氏家书的版本基础工作,称得上校勘精准、编辑周备的梁氏家书版本至今未见。为此,本书试图在校勘注释等方面补苴罅漏,有所作为,这也是不揣冒昧,僭称本书为《梁启超家书校注本》的初衷。
    为此,本书确定了一些条条框框,作为努力方向,姑以四言表达如下:
    校勘从精,还原必真;辑录求全,搜罗务尽;考订有据,稽核多方;注释宜详,拓展畛域;编辑创新,查阅便利;体例周备,差可效颦。
    (作者为暨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