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峥:《史记》的当代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33 爱思想 杨海峥 参加讨论
《史记》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两千多年来,世人对《史记》的阅读和研究从未停歇,也留下了众多与《史记》相关的传世之作。纵观《史记》研究史,支撑“史记学”从形成并一直走到今天的,不仅是《史记》博大精深的内容,更是《史记》所蕴含的史学价值、传统文化价值和司马迁独特的人格魅力。《史记》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史记》塑造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形象,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始终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有关黄帝的事迹,《史记》说得最多。虽然比《史记》更早的典籍如《左传》《国语》等书中也屡次提及黄帝,但它们并未突出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身份。在司马迁的笔下,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人,中华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这种统一的身份认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建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史记》突破了传统儒家“夷夏之辨”的观念,完整构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极大推动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观念的形成,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至关重要。首先,司马迁突破了传统“夷夏之辨”观念,强调民族平等观,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深刻意义。传统儒家思想一再宣扬“夷夏之辨”,以华夏民族为正统。司马迁主张民族平等,他首创了各民族史传,如《匈奴列传》《南越列传》《朝鲜列传》等,将东西南北各民族均视为天子臣民、黄帝子孙。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极大推动了后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观念的形成。其次,中华民族历经夏商周至秦汉时已基本形成,并突破了中原的界限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这一历史过程被古代思想家所捕捉,经过孔子、董仲舒的叙述后,司马迁在其基础之上首次进行了完整的构建。《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从黄帝到秦皇、汉武,中华民族不断壮大,各民族相互融合,远方殊俗日益统一,这正是司马迁大一统历史观的体现。可以看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司马迁《史记》的编撰,是对早期中华文明的一次系统总结,对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认同周公、孔子以来的优秀文化,并以传承这一优秀文化为己任。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老子、孟子、屈原、荀子、韩非、贾谊、司马相如等早期文化巨匠立传,详述其生平事迹,并对他们的文化贡献作出高度评述。如《孔子世家》中赞云:“《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司马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跃然纸上。同时,司马迁自觉地记录和评述了如屈原的《离骚》、贾谊的《过秦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许多重要作品,身体力行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史记》还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制度性文献,如其《礼书》《乐书》《律书》《历书》等,详细载录了我国早期各项文化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发展状况,成为后来学者考索早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对当今时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司马迁推崇的治国理念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司马迁十分推崇孔子,《太史公自序》如此评价《春秋》:“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司马迁作《史记》正是仿效孔子,以著书立言,明王道政治、辨人伦纲纪。司马迁主要通过褒明君贤臣、贬小人奸佞的笔法,来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之道。如司马迁在《孝文本纪》中连篇累牍地引用了汉文帝的诏书,浓墨重彩地描写文帝广开言路、开明纳谏、以仁治国的事迹,并在篇末盛赞文帝云:“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我们可以从行文中感受到司马迁对汉文帝开明政治推崇备至的鲜明态度。 民为国本,司马迁十分关注民生,体恤黎民百姓疾苦。如《吕太后本纪》篇末,司马迁盛赞孝惠帝和吕后与民休息的政策。他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从中可见司马迁十分注重民生的政治理念。司马迁的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广开言路、开门纳谏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在具体落实时,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一切决策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随着《史记》的广泛传播,司马迁的崇高思想和人格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中给后人以启迪。司马迁秉持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他在《与挚峻书》中写道:“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人生三不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司马迁以生命践行了这一崇高追求。李陵之祸使司马迁横遭腐刑的摧残,他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本想以死来洗刷自己的耻辱,但《史记》草创未就,立言未成,他坚守“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信念,发愤著书,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写作。疾风知劲草,司马迁呕心沥血,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实践自己崇高理想的行为,堪称后世典范。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史记》研究领域不断丰富,研究群体不断壮大,与之相应的《史记》普及宣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提炼和展示《史记》的文化精神、挖掘《史记》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发挥《史记》的重要作用,是当代学者肩负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荣新江:史学大家 书生本质——喜见《周一良全集》出版
- 下一篇:吴天墀:中国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