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立生:大历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意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43 爱思想 庞立生 参加讨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以及战略步骤,建构了系统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推向新高度新境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认识,需要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出发,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境遇和历史条件,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影响和历史意义。所谓大历史观,即是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开阔的历史眼光出发,在长历史时段和大历史时空中看问题,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演变机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必然性逻辑。大历史观是把握历史方位、坚定历史自信、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视野和观念前提。要想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意蕴,就必须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出发,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逻辑及其历史性意义。 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源自中华民族对改变自身历史命运和历史境遇的吁求和追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成就,对人类文明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的落后状况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要想发展也必然要走现代化道路,但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早期洋务运动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摸索,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制度的学习,都毫无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这些探索本质上还停留于对西方现代化的形式化模仿层面,未能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定现实,不能真正确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哪一种主义能够重拾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哪一个政党能够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力量,它们就会成为中华民族实现自身解放的历史选择。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及其传播,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拥有了可以依赖的坚强政治领导力量。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则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明底蕴和文明根基。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定语,不仅仅是表示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修饰语,更是标定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性身份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领以及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奠基,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属于自身的主体性本质,它意味着现代化主体自我意识的身份觉醒、能动建构与道路自信,也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发展和创造中形成了自己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而成为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 1. 中国式现代化确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也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获得了命运性的转机。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想成功,关键就在于拥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否则就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陷入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有数百个政党“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挽救和扭转中华民族的颓势。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牢固树立人民中心地位、坚守人民价值立场的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装、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理论自信的政党,是永葆建党初心、勇于自我革命从而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是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的政党。正是这样的先进组织才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自在自发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和自觉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需要有一个能够站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主动、凝聚奋斗力量的强大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主体性身份的历史性重塑,重新获得和占有自己的主体性,拥有了历史叙事的主体权利、能力和资格,也激活和唤醒了中国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主动精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才相继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历史胜利,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可以充分依靠和信赖的主心骨,从而进入到有核心、有组织、有方向、有力量、有信心的新的历史界面上,从根本上敞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人探索现代化的主体性和原创性。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主体性的自觉,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才能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反过来确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最可靠主心骨。 2.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强大生命力 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基本处境下,近代中国一开始是被动卷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扩张所构造的“中心—边缘”和“支配—从属”的世界体系,使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发展与失落主体性的选择悖论和困境。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现代化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体系结构作为先在的前提,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启现代化进程不可拒绝和不可逃避的强大背景,而这一体系结构所固有的支配性逻辑和力量,又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失去主体性甚至自身主权的依附性命运。“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所展开的以现代化为主题的历史运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迎来了破解这一根本性难题的创造性思想力量。“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获得改变自身命运的理论自觉,也获得突破困境的崭新思想方向,获得自身历史叙事的新的历史起点和价值起点。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者以实现自身解放的最坚定的理想信念,赋予推翻资本主义不合理制度及其所塑造的不平等世界以最彻底的理论支撑,赋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以最现实的道路指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现实力量还在于,它自身并不表现为解释世界的绝对真理,而是把与特定现实的结合作为自身的实现形式,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自己思想的精华和活的灵魂。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及其中国化探索,才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建立起内在本质的联系,并使这一联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实现的历史性飞跃,也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时代性的新内容新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由此也跃进到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伟大飞跃,也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方位,行进到新时代新征程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我们不仅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也使“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得到成功拓展,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更加全面和更加丰富的现代化,从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命力,确证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3. 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底蕴和根基 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要达到物质财富的充足和物质文明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为文明的整体性发展和强大影响力,体现为文明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纵深和优秀传统中走出来,并把中华文明的发展推向新高度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就是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普遍问题。文化传统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将在内在机理的层面上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都是它的具体实际的有机内容,也是其发展道路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前提。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不同,这种差异必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体现,使其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脱离中华文明根基的思辨构想和凭空创造,而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沃土之上,并带有鲜明的中华文明特质和印记。中国式现代化对待文化传统没有采取全盘继承的复古主义态度和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坚持固本培元,大力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基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深厚底蕴和丰厚滋养,另一方面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新的发展实践和时代特点不断赋予中华文明以时代性的内容和特征,从而使中华文明的内涵更加丰富、意蕴更加充沛、特质更加突出、影响更加显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性、根基性作用及其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优势得到日益深刻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中华文明这一强大的生命体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被有机转化和改造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民族的形式和本土化的表达,也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被重新捕捉和开发,被赋形、取意和传神,得到了时代性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所孕育和生成的新的文明理念和文明原则,既是中华文明传统思想智慧的当代运用和辩证转化,也是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的吐故纳新和推陈出新,它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中华文明在当代的精神基底,并成为中华文明当代新形态的主体性要素和内在环节。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根基日益清晰地显露并巩固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正在生成并日益挺立起来。 二、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意蕴 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到发展成为一种彻底性的科学理论,再到转化为人类解放的实践运动,落实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在艰辛的探索中日益获得它的具体现实的规定性,并产生着改变世界的巨大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客观的具体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历史格局。此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壮大和发展,但上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面临严峻的挑战。扭转这一局面的最关键之处在于,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说明和实际的确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断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方向。 1.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为内在本质和价值定向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从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可能性中被开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只能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最初从西方率先展开,并肇始于资本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现代化由于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必然产生“结构性内爆”,从而使其被更高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代替。那么,社会主义如何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并使它的优越性得到现实的体现和确证?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回答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已经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只有建基于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制度的基础之上,才可能避免和防止被资本主义殖民和奴役的依附性境遇,拥有光明和希望的前景。在历经筚路蓝缕的探索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获得了社会主义的定向,并在发展中获得了它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之间建立起本质必然的联系。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日益鲜明,优越性日益得到彰显。对于一个新事物的发展而言,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只有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的更高阶段,方能使它的内在本质鲜明地显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使其完全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具体地体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人民主体性思想,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超越,遵循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变革了物质主义膨胀和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旧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遵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念,摆脱了矛盾冲突和扩张对抗的旧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趣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克服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状态的旧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遵循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逻辑。这些突出特色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越性。 2.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赓续和创新发展中走出来的,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的风云激荡和跌宕起伏中走出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的筚路蓝缕和艰苦奋斗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曲折发展和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新时代10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飞跃中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建立,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获得了根本性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则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了强劲的动力支持和富有活力的体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跃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方位,获得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拥有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推进,并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所预设并敞开的未来前景。它首先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将达到现代化发展的更高阶段,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同时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将使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跃进到更高的发展境界,抵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统一则意味着它使现代化完全获得了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崭新形态即社会主义形态,也使社会主义进入了超越于初级阶段的高度发达现代化的新境界。 3.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光明和希望的前景 科学社会主义是崇高的理想、科学的理论、伟大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敞开的正确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发展;从源于西欧16世纪初期的涓涓细流到19世纪中叶汇聚为浩荡江河;从少数思想家的思想到弥漫整个世界的社会运动,到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所掀起的澎湃浪涛,再到20世纪末的急转直下和走入低谷,再到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曲折前行。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优越性并不是抽象思辨的形式真理,而是需要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加以展现和确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文化悠久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在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危机之后,社会主义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直接宣布了社会主义的破产和世界历史的终结,声称世界历史最终完成并终结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建制之中。福山的这一断言无疑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类现代化和未来世界的其他可能性。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却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戳穿了这一断言的虚妄性。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时代,而且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5]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在上世纪末普遍遭遇的巨大挫折中站立起来,并历史性地开辟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 三、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蕴 从总体上看,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但是,这一历史进程又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开始就被资本主义所主宰和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现代化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进程和方向,具有重构人类新文明体系的世界历史意义。 1. 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格局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开辟的现代化塑造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体系。资本主义通过虚假的意识形态操作进一步制造了“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东方与西方”等两极对立的差序存在,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观念。这一观念在种族、地缘、生活方式、制度、习俗、价值观以及信仰等方面建立起所谓先天的优越感,乃至于形成凌驾于非西方国家和民族之上的霸权意识,对非西方的国家和民族加以排斥,并视之为西方殖民和扩张的对象。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打破了这一不平等的世界历史体系,它使中国从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彻底告别绝对贫困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使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整体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中华民族在近代所处的边缘性地位和落后处境,使曾经一度丧失了历史叙事主体性能力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成为彻底扭转自己命运的能动主体,而且成为独立自主和平等参与世界历史叙事的能动主体。由此,中华民族不再是世界历史叙事体系中的“受动者”、“依附者”和“沉默者”,而是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精准扶贫”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积极的响应,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2. 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并创造了引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新理念 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至今,在推动人类社会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矛盾。例如,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给自然本身的内在秩序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物质主义的膨胀又使人类面临着精神家园失落的危险,虚无主义和意义的危机成为现代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是巨大的物质财富又被少数人所掌握,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结构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和撕裂的危险。一方面是现代文明促进了人类普遍的物质交换和普遍交往,另一方面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又使人类面临着霸权政治、区域冲突、种族矛盾、恐怖主义等严峻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世界经济新旧动能面临深刻转换,经历深刻调整变革,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又不断加剧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使全球治理举步维艰,等等。从根本上看,这一切问题、矛盾和危机并不仅是哪一个领域和哪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表明现代文明本身出现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危机。文明理念是文明发展的先导,人类发展文明模式的变革需要新的文明理念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蕴含着一系列新的文明理念的开拓和创造。例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而超越了把物质财富的片面增长作为发展目的的陈旧发展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特征,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适应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时代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和谐共生与交相辉映,从而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思维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打破阻碍交往的精神隔阂奠定了共同的精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从而超越了把一国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以追求独享安全或绝对安全的旧观念,为营造和构建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格局提供了崭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应对共同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等。这些崭新的理念突破和超越了人类现代文明已有的思维模式和发展观念,深刻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势,推动和促进了人类文明理念的革新和进步,对于有效破解人类现代文明难题、促进人类发展模式和文明形态的历史性变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引领性价值。 3.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并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发生历史性变革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和历史方位的重大战略性判断。在根本意义上,“大变局”不仅强调世界之变的领域之广、幅度之深、影响之大,而且表明世界历史体系正在重构,人类文明形态正处于历史性变革之中。根据马克思的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并不具有绝对和永恒的性质,它在具体历史的行程中逐渐抵达了自己的历史限度,并将为更高的文明形态和发展阶段所取代。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人类现代文明的建设远未成熟,依然需要在时代精神的艰难转变中克服其现代性困境,实现文明形态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刷新了人们对现代化的认知和理解,而且以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光明前途的崭新发展道路,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创造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破解了人类反贫困的千年世界性难题,使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和规范性的全新价值理念,且在全球范围和国际社会赢得了越来越广泛和普遍的认同和支持,为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和未来性意义的精神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发展中国家走出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变革了现代文明的陈旧范式和已有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有机结合和综合创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历史学家汤因比看来,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能够把传统的‘正题’与现代西方的‘反题’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能够使人类免于自我毁灭的‘综合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正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头,以其创造性的历史实践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格局和趋势,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方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和重塑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