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老地名的文化密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55 钱江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顾维铁缓缓转动手里的摄像机,对准了村口的一块牌子,镜头里他看到的是三个字:大陈村。这是一个位于衢州江山的古村落,是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600多年来,一代代汪氏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 每个村庄都有名字。不管好听或是难听,高雅或是粗俗,名字维系着祖祖辈辈的眷念。它告诉人们“我们从哪里来”,让人们记得荣耀,记得悲痛,记得情感,记得乡愁。 “我们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乡愁,在地名故事里讲述这个时代的变迁故乡的兴衰。”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这样说。 9月底,由省民政厅牵头的大型纪录片《大地有名》在衢州开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摄制组将踏遍全省,寻梦乡愁。 它会不会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唤起人们这种最朴素的情感共鸣,且让我们期待。 从一砖一瓦中 寻找古老地名的文化密码 “你看,这些村庄的每一扇老旧花窗,每一角被炊烟熏得发黑的屋檐,都是我们要寻找的乡愁滋味!”指着镜头里,浙江长城影视公司制片人顾维铁这样向记者介绍,语气里带着兴奋。 大陈村,是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明永乐初(1403年),中华汪氏74世孙普贤公徙此繁衍成族,至今已具600余年历史。 根据家谱记载,“大陈”是普贤公的小名,村庄因此得名。几百年来,汪氏后裔经过苦心经营,创建了一个承继徽派古建筑特色的古村落。 如今的大陈村,现存清至民国时期古建筑79处,总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重点文保单位19处。 “大陈的宗祠、石巷、村歌,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无不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无不讲述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风,这些就是我们要找的家族密码。” 顾维铁说,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曾经孕育了文明的古村落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在孤独的守望中日渐消亡。探寻与记录,保护与传承,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他们此行的最大意义所在。 开拍20集纪录片 作为保护古镇古村的一种手段 《大地有名》是省民政厅与长城影视公司联合策划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部计划拍摄20集,每集25分钟。 “它是围绕两美浙江建设的要求,以讲好地名系列故事,宣传地名文化为目的,通过挖掘一些延续上千年的地名,将诸多的历史事件,城市的历史兴衰,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人们。”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如此介绍。 为什么选择在“南孔圣地”衢州开拍? 罗卫红解释说,因为衢州不仅是浙江地理的源头,也可以说是文化的源头,“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源头在衢州,南方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在衢州,所以,我们的地名文化之旅就从寻根开始。” 据省民政部门的统计,目前全省初步符合国家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的地名文化遗产总共有727处,其中千年古城(都)7处,千年古县38处,千年古镇110处,千年古村329处。这与全省1300多个乡镇(街道)、近3万个村的总量对比,仍属稀缺资源。 “对这些古镇、古村的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罗卫红说,“拍纪录片只是其中的一种保护手段。” 省民政厅下发通知 更改地名要更慎重 这样一部纪录片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太多乡愁流逝的无奈。 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剧,村庄合并、拆迁、开发等快速增多,新老地名不断更迭。 根据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会议发布的数据,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浙江也不例外。近年来,我省年均新增地名4000多个,但同时,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老地名也在逐步消失,令人痛惜。 从2012年起,我省在修订《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时,明确把地名文化遗产内容纳入地名规划,从而确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地位。 最近,省民政厅还下发了一个关于保护、利用与宣传古地名文化遗产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县、市的民政部门逐步建立起分级、分档的古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古地名的调整与变动。 “也就是说,和以前相比,一个街道,一个乡镇乃至一个村庄、一条街巷,你要改名字,没那么容易了,要经过提出申请、专家论证等一系列的程序,像衢州等地还召开了听证会,邀请老百姓参加,更具人性化。”省民政厅有关人士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