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青山绿水 亲切家园


    
    
    “古树、青藤、老宅,村落中随处可见的青石板,目之所及皆是故土之味,乡愁满怀。”这是一位外来游客在其博客中,记录的对于鲍家墈自然村的印象。
     鲍家墈是悬慈村下的一个自然村,北倚后门山,隔着宽阔的田畈,前门山恰如一列屏风竖立其前,这是宁波著名的白鹭栖息地。
     沿着村口小路,缓步迈进村子,目之所及,是一栋栋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宅。驻足,仿佛时光凝滞。灰白色的古墙上,突现出来的是高高的马头墙,成为一幢幢老宅的标配。
     源自卖柴岙水库的溪水和澄浪潭的碧水,在村西汇成一流,便绕村而过,名曰秀水河。
     除了保存完好的鲍氏宗祠,鲍家墈至今还保存着大批清代、民国时代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村东的天房、地房和东弄堂周围。这些古代院落式民居,远望墙头屋顶鳞次栉比,层层叠叠。走近屋身高朗,马头墙高耸,弄堂幽深,石雕木雕精美,行走其中,如入迷宫,叩门察看或询问居民,则多笑脸相迎,足见民风之淳厚。
     在鲍家墈村周围,有不少名胜古迹,有的已经湮灭,只剩下传说;有的还有踪迹可寻,富含历史信息。不久前,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让这座被时光侵染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光彩。
     与鲍家墈一道获此殊荣的,还有隐于锡山山麓的建岙村。
     沿着鄞横公路自南向北,行至3公里处,有一个西去的岔路口。顺着岔路口往西,是一个狭长的山岙,岙深约1.5公里,状如“翻白鲤鱼”。这里山高岙深,出可控扼平原,入可匿藏雄兵,居民世代从事田猎,这就是鄞江镇的建岙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名闻遐迩的“红色堡垒村”。
     1940年秋,领导群众的抗日救亡工作,从城区转移到鄞西梅园沿山地区,党的领导干部以教师为公开职业,隐蔽在建岙小学。1942年中共鄞奉县委驻在建岙,鄞奉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就是在原建岙小学里召开。中共四明地委成立后,曾以建岙村为驻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当时那个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建岙人用生命保护着县委和干部,成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
     如今,在村口建岙溪附近,曾经的建岙学校被建成了建岙村文化礼堂,同时也成为鄞州廉政教育基地。在这里,曾经的战火纷飞的岁月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在一件件破旧的物什摆件中,一一呈现。
     如今,冠上了“历史文化名村”的头衔,“红色堡垒村”的这一抹红色,更加鲜艳。
     事实上,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它山堰更有发言权。早在2013年,它山堰就入围了区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之外,这里还有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鄞江古城遗址、郎官第古建筑皆位于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走书”传承基地,设在村里的养正堂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鄞江它山庙会”传承基地,展现在它山堰博物馆内。
     尽管威名赫赫,但是如今的它山堰村,已经向着更高的目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迈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