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民族文化 守望精神家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38 人民政协报 陈宗兴(十一届全 参加讨论
凤鸣岐山是一个美丽的典故。 岐山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曾经无比眷顾,炎帝在这里生息,华夏在这里生根,周朝在这里肇基,周礼在这里起源,也是世界重要文化遗产。据记载,岐山8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仰韶、龙山、商周、秦汉历史文化遗存817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周原遗址、凤凰山遗址、周公庙、太平寺塔名扬神州;全县馆藏文物10.1万余件,等级文物920余件,县境内先后出土青铜器70多批(次),西周青铜器500余件,毛公鼎、天亡簋、大盂鼎、小盂鼎为国宝级文物,凤雏和周公庙先后出土西周甲骨2万余片,带字者1000余片,位居全国西周甲骨文出土之最,充分印证了岐山是我国青铜时代鼎盛期的核心区域。“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不朽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3000年前这片沃野上的历史激荡。周人在这里开阡陌,划田地,民和国富;古公卜宅,建都立国,子牙垂钓,文王访贤,虞芮争讼,太伯奔吴,甘棠遗爱,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威武雄壮的周师,在这里跃马扬鞭茁壮强大,征服了周边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从周太王迁岐至周平王东迁近400年,岐山一直是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数百载苦心经营,周人在这里开创了伐纣灭商的赫赫斯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史绩,奠定了西周文明的根基,竖立了中华古老文明的丰碑。 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姓氏文化、易经文化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深刻阐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作用,充分表达中华优秀文化含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普遍性价值,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陕西关中——西岐之地滥觞的周文化,不只是岐山弥足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整个民族为之骄傲的无价之宝。保护、开发、挖掘、研究、利用周文化资源,是我们守望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重大历史责任。 这里需要强调,岐山境内的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坚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从保护、利用规划的顶层设计,到具体项目的实施,均应将国家文物工作方针贯彻始终,这样才能使这些文物资源“子子孙孙永宝用”。保护、利用好岐山的文物,是岐山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责任,责任光荣,责任重大。 政协文史资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一个特色品牌。岐山县政协利用这一平台,重视本土历史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梳理和研究,倾其精力,为开发周文化竭尽心智,组织有志于周文化研究的学者,编撰了8卷本逾百万字《周文化丛书》,对西周文化进行发掘弘扬。该丛书既有对青铜文化、甲骨文化的详实记载,又有对周礼、周易文化的解读;既有对典故、姓氏文化的探究,又有对周三公、周三王业绩的梳理。它犹如周文化之乡的一张地方名片,是对岐山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展示,也是对文化之乡建设成就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带有志书性质,具有文献价值。该丛书的编撰,对于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美好的未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为文史资料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新路子,可喜可贺! 《周文化丛书》虽然难以尽善尽美,但它是继承和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发掘、研究、宣传、弘扬周文化的行动中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续写无愧于先贤、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世的文化新篇! 岐山县政协编撰的《周文化丛书》出版在即,邀我为之作序,盛情难却,勉力应允,匆匆写了以上文字,不知妥否?尚乞读者批评指正。祝愿岐山凤凰振翅高歌长鸣,周原盛景再铸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手作宫灯,一个老北京人的执着
- 下一篇:2015中国话剧:原创的动力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