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业界探讨彝药品牌影响力


    提到云南的白药、排毒养颜胶囊、紫灯颗粒……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少人知道,这些大名鼎鼎的药均来自彝药。在蒙医、藏医、苗医等众多民族医学百花齐放的当下,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医药却鲜为人知,对此,近日,龙润集团与理想科技集团在昆举办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暨彝族药文化高端论坛,旨在推动彝药文化传承、共同探讨彝药未来发展。
    开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
    资料记载:雍正六年,通海人沈育柏精制锭子眼药问世,1914年曲焕章创制的云南白药上市,20世纪末,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发的排毒养颜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散痛舒胶囊等130多种彝药,获得国家职能部门批准生产的文号,上市后,销售势头看好。
    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理想科技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博士说:“中医中药要发展,必须做减法,聚焦发力,轻装前行。而彝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被外国学者赞誉为‘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医种’,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享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药材种植资源居全国之首,占尽天时地利。聚焦做好彝医药,对于推动中国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带动、促进大健康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论坛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的多位专家一致提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可忽视文化的带动。现场,专委会将印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业产业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实践基地”的牌匾授予焦家良,标志着理想将与无数支持与爱护中华传统民族医药发展的同仁一道,为促进彝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与丰富彝医药的文化内涵,打造彝药品牌影响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药品增添文化附加值
    “为什么我们知道云南白药、排毒养颜胶囊这个药不错,却不知道其属于彝药呢?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在产品和文化并驾齐驱的今天,为何只有产品先行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王滨说,“因为大家在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必须恶补彝药文化,将文化贴附在产品上,做大健康产业。”
    专家学者们就彝医药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彝族药原料种植,文化产业建设,彝族医药教育传承、彝医药相关产品研发与推广等相关命题展开对话。
    此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国家发改委新媒体联盟主任李一凡提到,非物质文化通过人与人的方式传播,那么人不在了,也就意味文化也不在了,对此,在如今新媒体迸发的时代,要学会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推广彝药。
    群策群力让彝药走出彝州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与挖掘。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彝医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激发了华人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更给发展的中医药打了一针强心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使用中医药,占世界人口的80%。中医药也已传播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日益繁荣,这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打造影响世界的中医药品牌提供了机会。
    焦家良介绍,目前制约彝药发展有三个方面:是彝药大都源自民间口传心授式和祖传秘方,其教学方式使彝药人才日渐匮乏和开发利用层次较低;二是彝药药医疗服务体系薄弱,专业医药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教学机构以及配套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对彝药民传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缺乏对已上升国家药品标准的民族药(中成药)有效的政策扶持。
    未来将在彝医药医疗机构专业化建设创新加强,为广大彝族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彝药教学机构建设,逐步开办彝医药学专业,完善专科,本科及更高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国家级彝医师资格认定工作,推动彝族地区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对以彝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的中药注册申请予以加快审评审批;对已上市的民族药(中成药)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对彝医院院内制剂使用给予政策支持。
    据了解,龙润集团目前斥资7.6亿打造的大健康产业园选址楚雄州,该产业园将囊括云茶、云药等健康产业,并且将助力彝药产业发展,将彝药推出彝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