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旅游激活粤北壮瑶年俗


    
    
    
    壮族阿爹与阿妈们一边舞春牛,一边唱歌
    
    瑶族长鼓舞搬上了舞台
    在清远连南油岭,每逢过年会举办玩坡节,单身男女在坡上对唱,互诉情怀。当地的玩坡节有上千年历史,但因时代变迁逐渐遗忘,已20多年没有举办。不过,今年被重拾,2月10日首届瑶族(油岭)玩坡节在当地景点情人谷举行。
    今年春节,清远连山壮瑶自治县也恢复了多项壮瑶年俗迎接新年,如敲响年锣、赛起铜锣、对唱年晚歌、一起抢花炮、舞动春牛等。这得益于当地景区金子山,把壮瑶年俗当做旅游产品,打少数民族的年俗风情牌,借此吸引都市游客。
    渐渐淡化的壮瑶年俗,因为旅游市场需求,重新焕发生机,使得传统文化传承有了活力。但旅游嫁接民俗,也带来一些隐忧,如随着年俗变成旅游产品,年俗成为舞台项目,遭遇“去文化”现象值得留意。
    年俗借旅游恢复
    玩坡节可谓瑶寨情人节。每逢过年举行的玩坡节,瑶寨的未婚男女青年都盛装打扮,带着噼啪筒(土铳的一种)从四面八方结队,来到远离村寨的高高的山坡上(俗称“玩坡地”)、草丛中唱歌、觅情,寻找一生的伴侣。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玩坡节被逐渐淡化,已有20多年没有举办。为了传承传统和带旺旅游,清远连南县今年重拾传统,举办首届玩坡节,让当地青年重温本土民俗,让外来游客感受风情魅力。
    像瑶族一样,壮族也有着历史悠久的年俗文化,尤其以闹年锣、赛铜锣、年晚歌、炸火狮、抢花炮、春牛舞最为出名。只是,同样随着时代变迁,加上乡村空心化,很多民俗也随之慢慢消失,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热热闹闹乡村年俗已经慢慢淡了。
    今年春节期间,清远连山金子山在景区中恢复多项壮族年俗,如闹年锣、赛铜锣等。记者在金子山小广场上就看到,直径80厘米的大铜锣挂在铁杆上,壮族主人为客人擂响了第一声大锣,然后就邀请游客一起来闹年锣、赛铜锣。
    据金子山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恢复年晚歌、闹年锣、赛铜锣、炸火狮、抢花炮、春牛舞等习俗,一方面为了传承壮家延续了几千年的年俗,让本地年轻人了解、学习传统壮家年俗,另一方面让外地游客观赏、传播壮家年俗,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民俗帮旅游揽客
    迎财神是春节大年初五壮族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初五,连山壮族村寨都要燃放鞭炮,敲响铜锣迎接财神,每年元宵节期间,壮族还有炮炸“财神爷”的风俗。2月12日下午,清远连山一景区就按照壮族传统习俗,敲着大铜锣、放着鞭炮,迎接财神进山。
    只见一名壮族阿爹与一名壮族小伙敲着大锣鼓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三个扮成“财神”的壮族汉子,他们每人手上捧着一个“金元宝”,上面放满红包,准备仪式结束后分派。没有想到,仪式还没有开始,红包就被热情的游客抢空了。
    原来,当3名“财神”刚走到游客群中,眼尖的游客发现了财神手上的红包,围着财神就抢,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控制局面。仅仅1分多钟,300个红包就给游客抢空了,剩下的是“财神”帽子歪了,胡子掉了,腰上的玉带断了,鞋子掉了。
    春节期间,粤北少数民族集聚的景区,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借此吸引八方来客。光打壮瑶族年俗牌的连山金子山,年初一、年初二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而粤北其他民俗类景区,今年春节也揽来诸多客人。
    10日上午10时许,随着一声声铳炮打响、牛角吹响、铜锣敲响,首届瑶族(油岭)玩坡节正式拉开序幕。玩坡节不仅吸引了珠三角游客,也吸引了全国其他地区的游客。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士约了13名朋友一起前往观赏。
    业界人士
    警惕民俗“纯商品化”
    春天是瑶族蓝靛印染需要的原材料蓝草生长的季节,瑶家人都会举办传统的种草仪式,敲响长鼓,唱起瑶歌,跳起长鼓舞,祈求风调雨顺。瑶族音乐与舞蹈起源于劳动与宗教,尤其是著名的长鼓舞、铜鼓舞,都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舞蹈。
    2月12日,连山一景区把种草仪式搬上舞台。在瑶族种草仪式上,会为十五六岁的男女举办包头帕仪式。当天,许多游客坐在板凳上,让瑶族妇女为他们穿瑶族服饰、戴瑶族头巾与帽子。
    民俗文化增添了旅游景区的亮点,吸引了游客,但旅游对民俗却有着两面作用。有文化人士担心,可能由于景区扩张或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民俗会变味,文化成作秀。甚至如果过多、过滥的开发,只追求经济效益,把其当成纯商品,会破坏当地的民俗文化。
    清远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民俗游产品,不少是简单地将民俗元素和旅游以加法的形式凑合在一起,失去了文化味道。“文化涉及人的心灵和信仰,需要警惕民俗纯商品化,把信仰降低为一种工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