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说龙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28 光明日报 卢恩俊 参加讨论
走出正月门,就见“龙抬头”,就想起关于龙的那些事情。 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文化早已渗透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龙在古代不仅仅是皇族权势的象征,更是在民间民俗里翔舞,在平民意识里生动,在众多传统节日里呈现千姿百态的风姿神韵。 “正月正,舞龙灯”。过春节,在我国城市和农村,都有“舞龙灯”的习惯。舞龙灯据说起源于汉代,舞龙最初为祭祀、祈雨的一种仪式,包含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后来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遍及中国、东南亚以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特别是元宵节,此项活动最为盛行,龙灯闹元宵,神州大地处处欢歌笑语,人们沉浸在欢乐节日的气氛里…… “二月二,龙抬头”。据说冬眠的龙,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此节是龙文化意识最浓厚的一个节日。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不懒床,懒床压在龙头上”“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之说。所以这一天家家“引钱龙,打灰囤”;在这一天南方有的地方举行拖船仪式,人们纷纷将船只拖下水,划起龙舟以示纪念;在这一天北地还有到龙神庙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古人在这一天还普遍忌针线,恐伤龙目;民间还有吃“蝎子爪”以防龙抬头时毒蝎出来损伤年运的讲究。在这一天以龙命名的食品也颇多,比如“蒸龙蛋”“龙须面”“龙鳞饼”“龙籽粥”“龙耳”(饺子)等。民间还有“二月二,吃腰糕,一年到头壮龙腰”的说法。清蔡云《撑腰糕》诗对此做了描述:“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三月三,祭龙王”。我国有的少数民族,把农历三月初三作为祭龙日,特别是水族,在这一天各村寨都聚集到龙王庙举行祭龙仪式,用猪羊供奉龙神,族长念祭词,集体祷告,祈求风调雨顺、无灾无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月五,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每到这一天,尤其在江南水乡,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盛会,是时,群“龙”下水,整装待命,一声炮响,比赛开始,条条长“龙”如箭齐发,鞭炮阵阵鸣响,两岸欢呼雷动,一片龙腾人欢的节日气氛。 “六月六,晒龙袍”。这一天人们都要把衣服、书籍搬出来晒一晒。据说,在这一天被晒过的东西整个春秋不生虫。此俗在民间流行至今,有民谣曰:“六月六,日头红,晒了衣物不生虫。” “七八月,舞草龙”。七月里我国一些地方尤其是土家族以舞草把龙的仪式来驱逐稻瘟病,久之成习,聚众娱乐。土家舞草把龙驱瘟,从村寨到田野,每片稻田区、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舞到,舞的动作与舞龙灯相同。舞龙队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声中表演舞技,颇为壮观。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间舞完后,将草把龙抬到溪沟边烧掉,谓之送龙归海。农历八月里,浙江衢州、广东东莞、广西罗城、安徽祁门、广西罗城、深圳南澳等地,在中秋节当晚会进行盛大而热闹的舞龙祈福庆中秋活动。“中秋舞草龙,万点金摇曳”中秋之夜,舞龙队舞着遍身插有线香的草龙,夜幕中的草龙就成了“金龙”,金光摇曳,万众同欢,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文阁:一生为立法事业打工的人
- 下一篇:彝族转转酒怎么喝